
甘蔗条螟性诱测报技术规范DB44T1863-2016.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蔗 条螟性诱 测报 技术规范 DB44T1863 2016
- 资源简介:
-
《甘蔗条螟性诱测报技术规范》讲解了针对甘蔗条螟(Chilo venosatus Walker)的性信息素诱捕监测与预测预报工作的具体操作标准。该规范对术语和定义,如“世代”、“越冬”、“发生期(包括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等)”作了清晰界定,有助于标准化观测工作。文档提出了具体的诱芯制备方法——使用天然橡胶片为载体并浸泡于特定成分的性诱剂中。诱芯必须冷藏存放以保持效力;对于诱捕器的结构和安置也给出了详尽说明:采用装有洗衣粉水的塑料盆,诱芯应置于距离水面2厘米的位置,且整体装置需要合理布设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监测准确度。文档还指导选择具备代表性的测报田作为调查点,并明确性诱捕活动的时间范围为2月至11月之间,同时规定了一套系统管理维护流程,例如根据植株生长情况调整陷阱高度以及定期补充诱剂溶液等措施。此外,《甘蔗条螟性诱测报技术规范》还包括通过诱蛾量累积统计与历期推算法相结合进行条螟虫态阶段预测的技术路线。它鼓励使用历史数据结合气象因素来构建地方适应性的数学模型进行趋势分析。
《甘蔗条螟性诱测报技术规范》适用于农业生产管理单位尤其是从事糖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华南气候条件下广受关注的主要作物—甘蔗的相关产业活动中应用价值极高。这包括但不仅限于农业科研机构工作人员、政府内各级农业农村发展部门管理人员、植物保护组织成员,以及其他可能涉及到利用性引诱技术监控昆虫动态的企业或团体。无论是直接参与到实地调查项目的个体,还是致力于制定长期可持续综合治虫策略的设计者都可以从这篇文献获得关于如何实施精确高效的昆虫学监测试验的关键信息和技术细节。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