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地理实体数据成果规范DB11T2415-2025.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础地理实体数据成果规范DB11T2415-2025 基础 地理 实体 数据 成果 规范 DB11T2415 2025
- 资源简介:
-
《基础地理实体数据成果规范 DB11T2415-2025》讲解了关于基础地理实体数据成果的多项技术性要求和规范性内容。文件明确规定了基础地理实体的数据组成,将其划分为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关系数据和元数据四个基本类型,并对每类数据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与界定。同时,对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构建方式与表达层级,强调了按表达形式分类并遵循结构精细度和纹理精细化原则的重要性。此外,文件详细描述了不同级别的几何精度要求及其实现方法,并明确了在空间基准选择方面要使用北京2000坐标系及北京地方高程系以与国家统一基准建立联系。时间方面采用了公元纪年和北京时间作为统一基准。对于具体数据内容划分,涵盖自然地理实体、人工地理实体以及管理地理实体等多种对象的归类要求。在数据规格上,从存储命名规则到应用示例均提供了详细指引,如图层命名规范和多级表达模型分级的适配场景说明,从而保障数据生产的系统化和高效化。
《基础地理实体数据成果规范 DB11T2415-2025》适用于测绘设计、基础地理数据生产与建库的相关单位,城市规划设计部门,以及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信息平台和服务机构。特别对于北京市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提供了一致性准则,也适合参与智慧城市规划的技术服务企业提供标准化支持,比如GIS软件研发、实景三维模型构建等领域企业,均可依照该规范完成数据处理与共享过程的操作需求。文件还能够广泛服务于政府职能部门,在地名地址标准化及基于地理信息的空间标识编码实践中起到技术支撑作用。总之,这项标准不仅为技术实现提供参考依据,也为相关政策制定奠定基础框架。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