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水池塘底质微生物菌群结构多样性测定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SCT9451-2025.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淡水池塘底质微生物菌群结构多样性测定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SCT9451-2025 淡水 池塘 底质 微生物 结构 多样性 测定 变性 梯度 凝胶电泳 SCT9451 2025
- 资源简介:
-
《淡水池塘底质微生物菌群结构多样性测定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SCT9451-2025》讲解了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淡水养殖池塘底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分析的完整技术流程。该标准系统描述了实验原理、所需试剂与材料、仪器设备要求、样品采集与处理方法、总DNA提取、PCR扩增、DGGE电泳分离、染色显影及数据处理等关键步骤。其核心原理是通过提取底泥样本中的总DNA,以细菌16S rDNA为目标基因进行PCR扩增,随后在含尿素和甲酰胺的变性梯度凝胶中进行电泳分离,使不同序列的DNA片段因解链温度差异而形成独特的条带图谱,进而通过凝胶成像分析揭示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特征。标准对丙烯酰胺、TAE缓冲液、固定液、银染液等关键试剂的配制给出了明确配方,并对天平、PCR仪、DGGE电泳系统、凝胶成像仪等设备提出了具体参数要求。样品采集须依据SC/T规定的生态区域分层取样,涵盖上、中、下、底层沉积物,确保代表性,同时参考GB/T关于土壤微生物样本的处理与保存规范。预处理过程包括去除杂质、过筛均质化以及低温冷冻保存条件的具体设定。实验流程强调操作的标准化与安全性,特别是针对丙烯酰胺等有毒试剂的操作警示。数据可通过条带数目、位置、强度等指标进行群落相似性与多样性的比较分析,适用于评估养殖环境微生态稳定性与健康状况。
《淡水池塘底质微生物菌群结构多样性测定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SCT9451-2025》适用于从事水产养殖生态环境监测、水体微生物生态研究及相关检验检测工作的技术人员和机构。该标准广泛服务于渔业科研单位、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环境监测站、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以及高校和研究院所中开展淡水养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人员。尤其适合需要对池塘底质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进行高分辨率分析的应用场景,如养殖模式优化、水质调控效果评估、益生菌应用跟踪、污染源识别及生态修复效果监测等领域。此外,对于致力于标准化水产养殖管理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管理部门和技术支撑机构,本文件也提供了科学、可重复的技术依据,有助于推动我国淡水渔业向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型。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