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1

类型“三违”成因与防范对策.docx

  • 上传人:一***
  • 文档编号:77023
  • 上传时间:2022-01-28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2.83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成因 防范 对策
    资源描述:
    “三违三违”成因与防范对策成因与防范对策目前,我国正在经历着建国以来第 5 次事故频发高发期。据有关部门统计,近两年,全国每年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都在 100 万起以上,因各类事故死亡的人数,每年都在 13 万人以上,平均每天就有380 多人丧生于各类事故。每年因事故伤残的人数,则在 70 万人以上。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大体上在 1000 亿元以上,加上间接经济损失,高达 2000 多亿,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2.5。安全事故频发,既有物(投入不足)的原因,更有人的因素(安全意识、安全管理等)。美国杜邦公司的研究表明:每 30000 起不安全行为方式,孕育着 3000 起被忽视的隐患;每 3000 起被忽视的隐患,孕育着 300 起可记录在案的隐患;每 300 起可记录在案 的隐患,孕育着 30 起严重的违章操作;每 30 起严重的违章操作行为,孕育着 1 起安全重大事故。在杜邦公司看来,事故的发生,4源于人所不及的不安全状况,96的事故源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在我国,“三违”(即: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引发的事故也是相当严重的。因此,分析“三违”现象的类型与原因,探求消除“三违”现象的对策与措施,减少和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1 “三违”现象的类型据对全国煤田地质系统 19921998 年的近 7a 间发生的 51 起安全生产死亡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其中 76的事故是属于“三违”现象造成的。有的甚至是“三违”中的几项违章同时发生、互相套叠、共同作用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如与违章指挥有关的事故 20 起,与违章作业有关的事故 34 起,与违反劳动纪律有关的事故 28 起。通过分析,“三违”现象大致上可分为 6 种。(1)鲁蛮型“三违”有的职工认为地质勘探、测量作业没什么大型或复杂的设备,因此,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凭经验操作盲目作业。(2)无知型“三违”有的职工由于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较低,对学习应知应会技术和施工措施不重视,以至一知半解,违章了还不知道错在哪里。(3)习惯型“三违”有的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对一些“三违”现象,只要没出事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久而久之助长了职工中的习惯性违章行为。(4)任务型“三违”有的钻机员工,摆不正安全与效率的关系,片面追求进尺、进度,怕麻烦、图省事、赶任务,投机取巧,随意简化操作规程忽视安全防范措施。(5)管理型“三违”有的基层干部,重生产任务轻隐患整改,重制度制定轻现场落实,甚至在明知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情况下,仍指挥职工强行作业。(6)工序型“三违”有的单位不按山地工程规格要求施工钻机场地,有的钻机三大件等安装不到位,安全设施不齐全,给后续施工带来诸多不便,留下了安全隐患。2 “三违”现象发生的因素分析“三违”的主体是人。人的素质(思想认识,心理状态)是导致不安全行为的主要根源,以及环境、管理等因素。2.1 心理因素职工由于个体的文化素养、工作阅历、家庭不和谐等状况,造成安全意识各不相同,影响安全行为的心理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1)侥幸心理有些职工几次违章均没出事,就盲目自信以为自控能力强,对作业环境和条件变化能够把握,经常抱着侥幸过关心理。(2)麻痹心理有的单位好一段时间没有发生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比较稳定,一些职工就不自觉地松懈下来,把规程措施抛至脑后。(3)习惯心理由于钻探工作内容和操作方式单一重复,有的职工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思想上不以为然。(4)马虎心理有的职工在工作中一贯马马虎虎,粗枝大叶,当他遇到连续或特殊作业时注意力不会高度集中,依然我行我素,应付了事,易引发“三违”。(5)蛮干心理有些职工,只顾埋头干活,无视事前事中作业场所有否安全隐患、是否会造成事故,有的甚至发现隐患也不及时处理。(6)取巧心理有的职工自以为是,投机取巧,冒险违章违纪。(7)厌倦心理有的职工因长年累月在山区野外作业,精神文化生活贫乏、身体健康或家中急事、琐事等影响原因,或情绪波动,或意志消沉,工作中往往安全意识淡薄甚至缺失。(8)唯心心理个别职工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抱着“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错误想法,唯心地对待安全操作规程的实施。心理学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在当时的思想意识、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心理活动的过程,首先是通过自己的感知觉器官,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感觉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大脑的思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形成思想,指挥行动,产生行为。所以,只要有不安全思想,就必然会造成不安全的行为和事故隐患,也就存在着演变成事故的可能性。2.2 环境因素(1)作业条件恶劣地质队长年在山区、野外工地施工,常常前不靠村,后不着店,风餐露宿,流动性大,加上作业条件恶劣,生活极其艰苦。职工在生理和心理上很容易产生疲倦,而引发各种不利的安全因素。(2)社会环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安全人之家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三违”成因与防范对策.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aqrzj.com/doc/77023.html
    VIP会员
    加入vip,免费下载文档!
    微信客服
    服务号
    意见反馈
    点击发送邮件给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