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诊断鉴定实践中职业史若干问题探讨》讲解了职业病诊断工作中医治人员和鉴定机构面临的职业史方面的一系列复杂难题,并提供了对当前法律法规及诊断实践的深入分析。文章指出,在现有的职业病诊断过程中,对于职业接触史概念界定不够准确;现行体制中在职业史信息采集以及采信环节存在法律空白。通过对谭某、金某的具体病例研究显示,职业史应当涵盖全部职业生涯过程中的危害因素暴露经历,以及不受职业病风险影响的其他工作内容。此外,《标准》阐述职业史既包括详细的职业病危害接触信息如具体岗位、操作流程、危害种类及其强度、个人防护措施等,又涉及到不涉及危害因素的工作经历。然而由于法律法规中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等概念表述不一致而带来误解,在实际操作时,用人单位拒绝提供或因客观原因未能获取完整的相关材料是导致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职业病诊断鉴定实践中职业史若干问题探讨》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医疗卫生单位内负责职业健康检查、诊断工作的医务人员和卫生监督员,特别是一线从事职业病诊疗的专业人士,也适合各类企业的职业健康管理负责人参考使用。文中所提及的内容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如何更规范地收集处理劳动者的职业史数据,确保诊断工作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同时为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这一探讨还能够协助相关政策制定者发现现行法规体系存在的漏洞并及时作出修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