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热锅炉危害辨识表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点危害辨识表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危险源点危害辨识表单位签章:烧结厂危险控制点名称余热锅炉级别:C编号:013C03003主要危险物质或能量机械高温爆炸事故类.
-
印刷厂危险源识别方法及安全措施对策印刷厂是危险源较为密集的地方,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否则就会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一危险识别1印刷企业所使用的大量纸张油墨清洗剂等原辅料都是易燃品,.
-
液氧工艺装置及设备设施危险因素分析1液氧汽化使用到的原料为液氧,汽化过程中的火灾爆炸危险性,主要是由它本身具有的化学活泼性和助燃性决定的.氧能加速物质的燃烧,又能促进物质的自燃.如油脂沥青与纯氧接触能.
-
氧气压缩过程危险因素分析从分馏塔出来的氧气送至压氧系统,经单缸四级氧气透平压缩机压缩至压力0.4Mpa表压后,供给转炉车间.氧气透平压缩机可能发生的事故是火灾爆炸.主要原因有:氧气透平压缩机可能发生的.
-
现场施工人员从业人员安全风险告知书亲爱的先生女士:您在我项目即将从事工作,为了使您更好的了解该项工作中所存在的安全风险及正确的防范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等,特编制本安全风险告知书,请您认真阅知,如您有困难或.
-
污水处理厂危险点源辨识与控制摘要:本文以污水处理 AAO 法工艺,污泥处理以污泥消化脱水工艺为基础分析污水处理厂的危险因素和危险点源的情况,介绍了危险点源的管理与控制措施.关键词:污水处理厂 安全管理.
-
危险源识别与分类一什么是危害因素与危险 1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两者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命名定义: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在职工未成.
-
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1 1重大危险源的概念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2.
-
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1应制定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明确集体责任,制定消除或减少危险性的安全技术方案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控检查和验收.2重大危险源施工必须编制专项施.
-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安全控制措施一重大危险源辨识场站是我们公司的重大危险源1.液化天然气具有危险性液化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属一级可燃气体,甲类火灾危险性.爆炸极限为 515,最小点火能量仅为 0.28mJ.
-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一一重大危险危害因素重大危险危害因素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危害因素.重大事故具有伤亡人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
-
制药企业的危险源辨识一一.生产过程中常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生产过程中常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影响人体健康,造成环境破坏等危害,通过对生产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可以.
-
制氧车间及冶炼气制酸工段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一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一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遵循的原则1 1科学性科学性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是分辨识别分析确定系统中存在的危险,而并非研究防止事故发生或控制.
-
支护工危险源辨识一工作流程安全检查检查钻具支护材料打眼安装锚杆出渣喷浆回收工具二危险源1作业点帮顶不完好支护不牢固;2钻具不齐全不完好支护材料不齐全;3风水管线连接不牢固不畅通;4操作人员空顶空帮作业.
-
诊断和辨识事故隐患怎样对事故隐患进行渗断或辨识通常是采用界定的办法来干以诊断或辨识事故隐患.1.界定的含义.所滑界定,系为界线的蜘定,确定呈置认定.在日常的生产过稃或社会活动中,由于人的因素例如管理能.
-
运转工岗位危害因素辨识与预防1绞车压戗柱松动地锚不牢固,绞车横向移位伤人戗柱砸人.预防措施:定期检查,有问题及时处理.2开关按钮电铃等失爆,会触电.预防措施:加强日常检修维护.3各种信号不灵敏,操作失.
-
有色金属冶炼的安全生产特点及主要危害因素有色金属的冶炼根据矿物原料的不同和各金属本身的特性,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冶炼,包括火法冶金湿法冶金以及电化冶金.从目前的产量及金属种类来说,以火法冶金为主.有色.
-
易燃液体贮运危险因素的识别1易燃液体的分类根据易燃液体的贮运特点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19872001 年修订版,将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闪点28乙28闪点60三类.根据易燃液体闪点高低,依.
-
液压支架维修工危险源辨识一工作流程操作前的准备工作清理煤尘及杂物进行试验检查完好更换液压元件试验达到完好标准工作结束卫生已清理二危险源1着装符合要求戴好安全帽,否则会造成意外出现;2检修前先检查现场工.
-
氧气压缩过程危险因素从分馏塔出来的氧气送至压氧系统,经单缸四级氧气透平压缩机压缩至压力0.4Mpa表压后,供给转炉车间.氧气透平压缩机可能发生的事故是火灾爆炸.主要原因有:氧气透平压缩机可能发生的事故.
-
修补工程的危险源识别序号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危险源 危害因素分类可能导致的事故评价风险等级LECD1 未按照要求搭设装修架物理性危害因素坍塌151050B2离墙间距大于 25CM 的外架没有按照规定设置.
-
维修岗位危险源辨识与控制和风险评价清单岗位:维修岗位活动对象:操作分析人员:日期:年月日序号产品服务活动过程危险源时态状态可能导致风险维修220机泵检修设备吊运将来异常物体打击221拆装机泵将来异常机.
-
危险源评价方法一一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根据招标文件对本工程环境详细考察,以及过去同类工程的历史资料分析,按照风险来源划分,对本工程实施过程中各种存在的和潜在的主要风险进行识别.确定了九类可能在施工中出现的.
-
氧气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表标识中文名:氧;氧气英文名:oxygen分子式:CAS 号:7782447RTECS 号:分子量:危险货物编号:22001IMDG 规则页码:UN 编号:1072理化性质性状:无.
-
物业存在的危险源一职业安全类保洁类1.消杀工作防止中毒;2.清洁光滑作业面防止摔伤;3.高空或离开地面作业时防止坠下如:清洁外墙等;4.绿化工作时防止被植物或工具刺伤割伤;5.搬运物件过程防止身体伤害.
-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及采取防范措施2.1 危险源:空压机压缩空气管道储气罐风险分析设备设施缺陷:维护保养不良高压空气泄漏,对人员造成机械伤害.预防措施:及时维修保养,定期检验压力容器,使之处于受控状态.风.
-
宣钢有限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1目的辨识本公司范围内的危害因素,对其进行风险评价,判定出不可承受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程序,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2范围本程序规定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职责识别程序和方法.
-
危险源检查制度1 目的与范围 1.1 为强化危险源的管理工作,对安监科所辖区域内的危险源重要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实行登记建档,控制管理,防止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1.2 本制度规.
-
危险源公示告知制度危险源是危险的根源,是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的危险物质.一般危险源的构成要素有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对危险源属性的分析,有利于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控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
斜链斗风险告知卡岗位风险点告知卡风险点编号AQSSFXD4015编制时间年月日风险点基本情况风险点名称2斜链斗风险点位置2斜链斗地沟诱发事故类型职业病灼烫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风险点风险等级四级风险.
-
温度设备大修危险因素分析预测及安全技术措施种类:热工专业危险源名称:温度设备大修R2编号作业名称步骤R21拆回设备R22R23R24R25R26R27R28R29设备检修校验R210R211R212R.
-
危险源的识别整改控制制度1强宣传教育,提高意识;领导和指挥人员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对职工中存在的传统性习惯随心所欲自行其事等思想障碍进行教育.2组织学习标准,使广大职工熟悉掌握标准.3加强管理,对重要隐.
-
危险源的辨识与措施一高空作业高空坠落;预控措施:高处作业施工时必须佩戴好安全带,并正确悬系好安全带.二临电使用预防触电;预控措施:正确使用临电设施设备,严禁非电工操作,严禁私自合闸接线,电气设备应具有.
-
危险源识别和评价办法1 1目的目的识别评价全公司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确定更新重大危险源清单,为公司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2 2适用范围适用范围对全公司各项管理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
-
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1目的为准确识别公司工作场所的危险源,并评价出重大危险源,采用相应控制措施,实现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预防好有效控制.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在生产和服务活动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评价和.
-
危险源监控措施某住宅楼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为加强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特.
-
危险源分级管理一危险源点是指企业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潜在的可能发生的事故的危险因素.这些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是重点控制和管理部位.划分危险源点的具体依据:1有.
-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1.1.评价目的评价目的识别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2.2.适用范适用范围围评价适用于该公司.
-
危险源的控制途径和分级管理1.1.危险源控制途径危险源控制途径危险源的控制可从三方面进行,即技术控制人行为控制和管理控制.1技术控制即采用技术措施对固有危险源进行控制,主要技术有消除控制防护隔离监控保.
-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浅析一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获取和评价一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获取和评价首先,组织应建立和保持识别获取和更新适用的法规和其他职业健康安全要求的程序,并将适用的法规和要求运用到组织的职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