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料浆化岗位技术操作规程.docx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料浆化 岗位 技术 操作规程
- 资源简介:
-
《上料浆化岗位技术操作规程》讲解了上料浆化工艺的关键参数及操作流程,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效率。文中详细描述了含硫品位为21%,含铅3%的原料配矿标准,并规定调浆槽与储浆槽的矿浆浓度范围分别为72-76%和68-72%,强调浆化槽矿浆搅拌时间不少于4小时以及储浆槽液位保持在1/2或2/3以上。对于液碱添加方法,该规程指出应一次性准确添加,且根据原银品位调整液碱量。此外,针对首次开车前的原料准备,规程建议在其中一个调浆槽内配置特定浓度的矿浆以维持焙烧炉温度。开车顺序涵盖从设备检查到矿浆输送的具体步骤,包括天车工调试、制定配矿方案、加水和液碱、捡杂物、加矿、浆化、净化等环节,并列出了常见异常现象及其处理办法。停车顺序则分为短期、长期和紧急三种情况,明确了不同情形下的应对措施。正常操作要点强调了与焙烧岗位的沟通、参数控制及记录填写的重要性。最后,不正常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法部分列举了送不上料、搅拌电机跳闸和振动筛筛不下矿等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上料浆化岗位技术操作规程》适用于从事上料浆化工序的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尤其适合于矿业加工企业中的选矿厂或冶炼厂。这些场所通常涉及金属矿物的提取与初步加工,在此过程中,遵循严格的上料浆化操作规范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通过执行本规程,相关人员能够更好地掌握设备操作技巧,预防潜在风险,确保生产工艺稳定运行,从而实现高效、安全的生产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