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三维数字化技术规范 器物DB11T1922-2021.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物三维数字化技术规范 器物DB11T1922-2021 文物 三维 数字化 技术规范 器物 DB11T1922 2021
- 资源简介:
-
《文物三维数字化技术规范 器物》讲解了文物器物进行三维数字化过程中所需遵循的技术标准和操作流程,以确保文物信息的准确记录与长久保存。该规范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处理的各个环节,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采集、模型构建、纹理映射及质量评估等。在数据采集阶段,详细规定了不同类型的器物采用何种扫描设备和技术参数,如激光扫描仪、结构光扫描仪等的选择依据及其适用范围,同时对环境条件提出明确要求,确保采集的数据具备高精度和完整性。对于模型构建部分,阐述了基于采集数据建立三维模型的方法论,包含几何建模原则以及多源数据融合策略,使得生成的三维模型既符合器物原貌又便于后续利用。在纹理映射方面,则强调了色彩还原度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指南,例如光照设置、材质贴图方式等,从而实现视觉效果的真实再现。最后,在质量评估环节中制定了严格的验收标准,从几何误差、纹理偏差等多个维度对成果进行全面评价,保证最终产出满足文物保护、展示和研究的需求。
《文物三维数字化技术规范 器物》适用于文博机构、考古单位、科研院校等从事文物收藏、保护、研究的相关人员或组织。它为这些机构提供了系统化、标准化的操作指导,无论是开展馆藏文物的数字化存档工作,还是进行考古现场出土文物的信息采集任务,都能依据此规范执行,确保文物三维数字化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进而促进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