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技术规范DB11T741-2021.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物 建筑 雷电 防护 技术规范 DB11T741 2021
- 资源简介:
-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技术规范》讲解了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741-2021的详细内容,该文件替代了原有的DB11/T 741-2010版本。此规范涵盖了文物建筑雷电防护的各个方面,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等基础信息。在雷电防护分类方面,提供了不同类别文物建筑的划分依据,并明确了各类别防护的具体要求。基本要求章节中,对防雷工程流程进行了修订,不再推荐文物建筑作为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并调整了相关条款以适应新的防护需求。现场勘察与风险评估部分更新了风险评估的内容,确保更准确地识别和评价文物建筑面临的雷击风险。直击雷防护章节增加了对接闪带设置的具体指导,强调了其在易受雷击部位的应用,并引入了屋顶固定接闪带的技术方法。对于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文档引入了新的计算方法来确定LPZ0A与LPZ1区界面处的雷电流分流值,同时更新了电涌保护器的选择标准。防雷装置的检测与维护章节则加强了对接地电阻不平衡度的要求,并规定了防接触电压和防跨步电压的新措施。此外,附录A新增了防雷图纸编制要求,附录B提供了雷击截收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文物建筑的雷电防护提供了更为详尽的技术支持。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技术规范》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涉及文物建筑保护的相关单位和个人,特别是北京市内的文物保护机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维护管理人员。它不仅为文物建筑的管理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雷电防护技术指南,还为从事文物建筑防雷工程的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和检测人员提供了具体的操作规范。该规范特别强调了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特殊防护要求,如建议安装符合规定的雷击计数器,以便更好地监测和记录雷击事件。通过遵循本规范,可以有效提升文物建筑的雷电防护水平,确保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能够得到妥善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