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冻融循环过程中混凝土的过冷现象及其原因分析.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循环 过程 混凝土 过冷 现象 及其 原因 分析
- 资源简介:
-
《冻融循环过程中混凝土的过冷现象及其原因分析》讲解了在冻融循环实验中,混凝土和砂浆试件的结冰温度并非水的冰点0℃,而是在降温过程中达到-15℃左右才开始结冰的现象,即过冷现象。文章指出,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混凝土和砂浆内部缺乏凝结核,使得液态水在低于0℃时仍不冻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在砂浆试件中掺入水泥质量1%的碘化银或胆固醇来提供凝结核。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物质可以将砂浆试件的结冰温度提高到大约-10℃左右,有效消除了过冷现象。文章还详细描述了实验所用的原材料,包括普通42.5水泥、标准砂以及特定颗粒级配的碎石,并说明了混凝土和砂浆的具体配合比。通过对湿度和变形随温度变化规律的研究,该文揭示了混凝土和砂浆在冻融循环过程中的行为特征,为进一步提升混凝土材料的抗冻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冻融循环过程中混凝土的过冷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适用于从事建筑材料研究和应用的专业人员,特别是关注混凝土耐久性和抗冻性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对于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桥梁隧道工程等领域的施工方和设计单位,本文提供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提高建筑物在寒冷地区的使用寿命。此外,它也为科研工作者深入探讨冻融循环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和方法论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