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急广播系统资源分类及编码规范GYT386-2023.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急广播 应急广播规范 编码规范
- 资源简介:
-
《应急广播系统资源分类及编码规范》讲解了针对应急广播系统资源进行分类和编码的标准化规定,以及该分类编码体系在多个环节的具体应用方法。文件首先定义了“应急广播”概念:指通过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等信息传送方式向社会大众或特定区域与人群传递紧急信息的一种特殊通信系统。文件进一步解释了术语“应急广播消息”,其涵盖了各级平台间或应急平台到广播系统之间传输的内容生成的信息数据集合,例如指令文件及其签名文件还有节目资源文件等。 接下来描述应急广播系统的组成资源类别,包含但不限于播放平台、广播播出系统、覆盖网络结构、接收终端设备和效果评估机制;同时也对应急广播适配器的作用做了明确,它负责接收和处理应急信息,并确保这些信息可以正确转换成广播电视或其他视听平台能够解读的形式。至于关键组件之一的应急广播接收终端,则被细分为收音机、电视盒、移动装置、大喇叭以及其他显示屏幕等多种形式,适应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关于具体操作层面,《应急广播系统资源分类及编码规范》提出了完整的23位数编码方案用以精确表示应急资源的各项属性。这包括地区归属在内的地理编码、功能定位下的类型码、序列编号等内容。特别指出的是,如果某一特定子类终端的数量超过99个,可通过分配备用扩展编码来应对这一情况。资源级别上设定了从中央至村镇六层分级标准,并且为每一层赋予了一位十进制数字作为唯一的身份标识符。
《应急广播系统资源分类及编码规范》适用于各级别的政府和非政府应急管理组织中涉及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和服务保障的相关业务领域。特别是对于国家和地方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音视频服务平台,在它们构建应急广播体系时需要参考这份标准文档来确定资源编排规则;同时,在发生紧急事件期间负责启动及协调相关应急广播响应工作的人群也需要依照该标准行事。除此之外,这份技术性指引同样适用于从事公共安全服务的运营商、研发商和技术维护团队,以确保所有参与者都能遵循统一标准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提升整体应急管理效能。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