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红外监测与评估技术规范DB44T2470-2024.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保护 野生动物 红外 监测 评估 技术规范 DB44T2470 2024
- 资源简介:
-
《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红外监测与评估技术规范》讲解了如何在广东省的自然保护地利用红外相机对野生动物进行监测评估的方法和标准。此文件规定了从范围确定、调查方法制定到质量控制的具体步骤,为实施长期野生动物保护项目提供了指导原则。该规范涵盖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定义,明确指出“自然保护地”指由各级政府划定以保障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地域,以及“红外相机”的使用特性与功能。文档针对陆生大中型兽类、地栖性鸟类等作为主要监测对象,通过一系列科学方法,如布设相机网络(即“相机阵列”),并依据“公里网格”原理进行抽样布置以保证数据获取具有代表性。此外,还建立了严格的图像处理标准区分有效的独立影像,并引入“相对多度指数”和“网格占有率”来衡量动物个体数量及分布情况,从而评估生物多样性和种群健康状况。为了确保研究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红外监测与评估技术规范》不仅制定了统一的数据处理格式,并要求编写详细的监测评估报告用于数据分析汇总,最后落实严谨的质量控制系统确保数据精确可靠。
《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红外监测与评估技术规范》适用于广东省内所有涉及自然保护地管理的相关机构,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以及其他类型的生态保护区域。它旨在为从事野外生物学研究的科学家、保护组织成员以及政府官员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指导方针,使他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监控和评价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数量动态及其生态健康状态,同时为未来政策制定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