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物理治理技术规范DB37T4752-2024.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滨海 湿地 互花米草 物理 治理 技术规范 DB37T4752 2024
- 资源简介:
-
《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物理治理技术规范》讲解了互花米草在滨海湿地中的物理治理技术要求,包括治理目标与原则、治理工作流程、现状调查、分区治理、效果评估和巡查防范等内容。该标准详细描述了互花米草的治理目标,即清除互花米草,恢复本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并提出了防治结合和因地制宜的治理原则。治理工作流程涵盖了现状调查、分区治理、效果评估和巡查防范四个主要环节。现状调查部分介绍了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确定互花米草面积和人工调查互花米草植株密度的方法。分区治理部分针对低潮滩、中潮滩、高潮滩和河道沟渠分别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技术要求,如刈割、梯田式围淹、翻耕和遮荫等方法。效果评估部分强调了治理后残留或复生互花米草的跟踪调查和治理效果分级。
《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物理治理技术规范》适用于滩涂、河口、沟渠等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的治理。该标准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详细的治理技术指导,旨在帮助保护和恢复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防止互花米草的进一步扩散和危害。适用于海洋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科研机构以及从事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