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臭水体监测技术规范DB2312T113-2024.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体 监测 技术规范 DB2312T113 2024
- 资源简介:
-
《黑臭水体监测技术规范》讲解了绥化市辖区内黑臭水体监测的技术要求,涵盖了术语和定义、分级及判定标准、采样技术要求、分析技术要求以及质量保证与控制要求等内容。文件中对城市黑臭水体和农村黑臭水体分别设定了具体的评价指标和判定方法。对于城市黑臭水体,其分级依据透明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和氨氮四个特征指标,并详细规定了轻度黑臭和重度黑臭的具体数值范围。当某检测点4项理化指标中1项指标60%以上数据或不少于2项指标30%以上数据达到“重度黑臭”级别时,则该检测点被认定为“重度黑臭”。对于农村黑臭水体,主要通过透明度、溶解氧和氨氮三项指标进行评估,其中任意一项不达标即被视为黑臭水体。在采样技术方面,文件强调了采样器材的准备和使用规范,确保样品采集过程中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分析技术部分则引用了多个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HJ 535水质氨氮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等,以指导具体操作。此外,文件还特别提醒在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时应注意二氯化汞(HgCl2)和碘化汞(HgI2)的剧毒性,避免皮肤和口腔接触。最后,文件明确了监测记录的要求,确保所有数据可追溯。
《黑臭水体监测技术规范》适用于绥化市辖区内的环境保护部门、水务管理部门及相关科研机构。该规范为上述部门提供了统一的黑臭水体监测技术指南,帮助他们更科学地评估和管理区域内水体污染状况。同时,它也适用于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第三方机构和个人,为其提供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技术支持,确保监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此外,本规范对于提高公众对黑臭水体的认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水体保护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