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原物候期地面监测技术规程DB5134T48-2024.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草原 物候 地面 监测 技术规程 DB5134T48 2024
- 资源简介:
-
《草原物候期地面监测技术规程》讲解了关于草原物候期监测的一系列标准与方法。该规程明确了草原物候期地面监测的重要性,旨在通过对草原植被生长周期内不同阶段的详细观察和记录,准确把握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规程规定了监测点的选择原则,要求监测点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所在区域草原类型的典型特征。对监测内容进行了细化,包括植物返青期、生长期、枯黄期等关键物候期的具体观测指标,如返青率、盖度、高度等。在监测频率方面,根据不同的物候期制定了相应的监测时间间隔,以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对于监测方法,不仅涵盖了传统的实地调查手段,如样方设置、样线布设等,还引入了现代技术,例如遥感影像辅助验证监测结果。同时,强调了数据记录和管理规范,要求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保证数据的可追溯性,并且对数据质量控制提出了严格要求,通过定期检查和校验确保数据真实可靠。最后,规程阐述了监测成果的应用方向,指出监测数据可用于草原生态保护、合理利用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研究。
《草原物候期地面监测技术规程》适用于从事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的专业人员,包括但不限于草原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基层草原管理部门的技术人员、参与草原生态修复项目的工作人员。该规程为上述人员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草原物候期地面监测技术指南,有助于提高草原监测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草原生态保护事业。同时,对于涉及草原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企业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企业在项目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草原生态承载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