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恐怖防范管理第36部分:传染病病原体DB4401T10.36-2020.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恐怖 防范 管理 36 部分 传染病 病原体 DB4401T10 2020
- 资源简介:
-
《反恐怖防范管理第36部分:传染病病原体》讲解了针对涉及传染病病原体的相关重点目标,开展反恐怖防范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技术规范。该标准从总体上明确了防控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并按照非常态与常态两种情况,提出分级分类的防控策略。标准细化了重要部位识别与风险防控、人力资源配置、技术防护及设施设备等物理防范措施,同时还对制度体系建设和应急准备方面作出明确要求,涵盖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队伍建设以及预案演练等方面内容。另外,《标准》还包括附录资料,提供了传染病病原体实验室分类和安全检查实施指南等实用参考,确保实际工作具备可操作性。
《反恐怖防范管理第36部分:传染病病原体》适用于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实验检测机构及相关行政监管部门,也适用于生物样本储存单位及其他高风险传染病研究或运输机构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反恐安全防护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通过标准化指导,可以有效提升相关单位应对潜在病原体恐怖活动的能力,保障人民健康安全,维护社会运行体系平稳高效运转。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