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政领域2025年安全生产调研报告.docx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政 领域 安全生产 调研 报告 讲演 呈文
- 资源简介:
-
民政领域2025年安全生产调研报告 一、引言 调研背景与意义 民政领域安全生产是保障民生福祉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环节,作为民生兜底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其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民政服务机构作为提供基本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养老服务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等,服务对象多为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安全生产与安全服务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当前,我国民政领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各类安全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新余“1·24”特大火灾事故等惨痛案例警示我们,民政系统安全风险防控任务艰巨,必须深刻汲取教训,全面排查治理隐患。早在2016年江西丰城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坍塌事故发生后,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即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举一反三强化安全防范措施,民政部随即部署全国民政服务机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凸显了民政领域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关键之年,推进民政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当前,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但风险隐患依然较多,叠加防汛抗洪救灾、疫情防控等复杂因素,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各地民政部门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如休宁县、济宁经开区等地通过系统性举措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巴中地区则以健全责任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为目标,推动民政领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切实将“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落到实处,亟需通过本次调研系统分析民政领域安全生产现状与问题,为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提供科学参考,进而筑牢安全防线,护航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调研范围与方法 本次调研的时间范围为2024-2025年,覆盖全国层面及地方实践,包括安徽省郎溪县、浙江省衢州市、安徽省亳州市等地的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生产工作。调研对象涵盖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殡葬服务机构、婚姻登记机构等各类民政服务机构(场所)。 为确保调研结论的科学性与全面性,本次调研采用多源数据交叉验证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在实地检查与联合执法方面,通过跨部门协作开展多层级排查,如郎溪县民政局会同乡镇、街道、市监、消防、安监等部门在春节、五一等重要节点开展联合检查,衢州市建立“三定五查”机制,设定安全巡查员岗位并明确职责,开展每日巡查、每周检查、每月抽查等多层面排查,同时亳州市实施每月分组常态化监督检查,重点覆盖消防安全、食品安全、车辆安全、自建住房安全及值班值守等领域。专业维保服务方面,郎溪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安全技术服务公司、消防维保单位合作,按每月或每二月周期开展安全检查与消防维保,提升检查专业性。 信息化管理与闭环整改方面,依托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全国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等建立重大事故隐患台账,落实闭环整改、销号管理及动态清零要求,实现安全隐患的精准跟踪与治理。能力建设方面,通过定期组织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如每年至少1次全覆盖民政服务机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各机构每半年至少1次工作人员安全培训及每年至少1次疏散逃生演练,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 专项治理与科技赋能方面,将民政服务机构消防审验问题纳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违法违规专项治理,配合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推进养老机构经营性自建房存量安全隐患整治;同时支持有条件的机构推广电气火灾监控、燃气泄漏探测报警系统、消防一键智能报警系统等智能技术手段,提升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智能化水平。 通过整合实地检查、信息化监测、部门联动、专业服务及科技应用等多源数据,形成交叉验证机制,为系统分析政策落地成效与基层执行差距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 二、民政领域安全生产现状分析 总体安全形势 当前民政领域安全生产形势呈现“总体稳定、局部严峻”的基本特征。从全国安全生产宏观数据来看,2024年全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1%、7.6%,死亡人数首次降至2万人以下;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3.8%、49.8%,起数首次降至个位数。2025年一季度延续向好态势,全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9.5%、24.4%,重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75%、80.5%,反映出民政领域安全生产基本面总体可控。 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全国累计排查重大事故隐患67.2万项,整改率达98.2%,每千次检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数从行动初期的4.9项提升至31.4项,排查整治质效明显提升。具体措施包括更新改造老旧燃气管道7.55万公里,查处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黑作坊”约4000处,新增充电设施2400万个,为57万处小型生产经营场所及老旧小区安装早期火灾报警和灭火装置等,有效夯实了安全基础。 与此同时,局部领域安全风险依然突出,养老服务机构、殡葬服务等重点领域仍是事故防控的薄弱环节。尽管2016-2020年全国养老机构火灾起数、亡人数、受伤数较前五年分别下降17%、66.9%、31.4%,未发生重大以上火灾事故,但部分地区仍存在明显短板:云南省红河州84所养老服务机构完成消防改造后,仍面临消防安全资金投入不足、消防装备及基础设施老化、设备维护更新不及时等问题;重庆市民政系统1822家服务机构中,重大隐患整改率仅为59%,部分机构因安全不达标被责令停业83家、关闭21家;湖北省29.47万张养老机构床位面临防范老年人火灾伤亡的严峻挑战。此外,殡葬管理服务领域需持续规范,非法社会组织打击整治、慈善组织风险隐患排查等工作仍需深化,反映出民政领域安全生产局部压力尚未根本缓解。 重点服务领域安全管理现状 养老服务机构 养老服务机构作为民政领域安全生产的重点区域,具有“高风险、高脆弱”的显著特点。一方面,服务对象以老年人为主,尤其是失能、半失能群体占比较高,如河北承德国恩老年公寓入住的260人中,完全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占比达70%,该群体行动能力弱、自救能力差,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严重。另一方面,部分机构基础设施薄弱,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如隆化县部分养老院将失能老人集中安置于3层及以上楼层,甚至6层,且存在消防通道平时上锁、夜间锁死逃生门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风险。 针对上述特点,各地积极探索“人防技防”结合的安全管理模式,形成了一系列实践经验。通辽市推行“查改宣练”四位一体模式,通过对全市96家养老机构(公办31家、社会办65家)开展全覆盖检查,发现隐患283处,整改167处,下发执法文书32份,并组织78场次应急演练,培训“银发消防员”216名,强化了人员防范能力。在技防方面,多地推动智慧化建设:滨湖区9家养老机构安装工商业燃气泄漏报警器并接入智慧云平台,14家建成避难设施面积达5130㎡;重庆市綦江区通过“1251”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实现对水压、电路、燃气等风险点的实时监控,累计推送处置有效预警6000余次;张家港市要求养老机构配备智能烟感报警装置、消火栓、一键报警广播“三件套”,提升安全预警能力。此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