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芍药鲜切花采后处理技术规程DB3717T30-2025.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芍药 切花 处理 技术规程 DB3717T30 2025
- 资源简介:
-
《芍药鲜切花采后处理技术规程》讲解了针对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鲜切花从采收至运输全过程的技术要求。标准详细分析了影响鲜切花寿命的主要因素,包括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养分、水质、细菌感染、乙烯含量、病害状况以及容器洁净程度。文件强调了采后处理的基本原则,例如适宜采收条件、迅速预冷、避免机械损伤和保持低温环境等。在具体实施方面,规定了采收的苗龄应在种植三年后开始,并对不同开花特性品种推荐合适的成熟度和具体时间,同时强调使用消毒锋利剪切工具和正确的收获方式。该规程明确了预冷阶段的具体操作流程,包含冷链时间控制以及冷库的设定条件。在分拣与整理方面,描述操作温度控制、快速处理原则,以及通过去除多余叶子与分拣标准实现品质一致,最后以花枝长度进行归类,并提出具体的捆扎规范。《规程》在保鲜环节对保鲜剂配制条件与使用方式有详细说明,指出保鲜液更换原则,并提出贮藏时若未及时销售应进入干贮程序,以延长花期质量稳定。
《芍药鲜切花采后处理技术规程》适用于菏泽市范围内芍药鲜切花的采收与后期处理单位,具体涉及芍药种植与销售企业、鲜切花加工中心、冷链物流服务商、花卉市场经营主体以及从事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本技术规程可为相关生产者提供科学化、系统化的采后操作指引,从而提升芍药鲜切花的产品品质与市场竞争力。适用于推动现代农业园区、花卉合作社以及农业科研院所的技术标准化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