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电工程卫星导航系统变形监测技术规范DLT2876-2025.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电工程 卫星 导航系统 变形 监测 技术规范 DLT2876 2025
- 资源简介:
-
水电工程卫星导航系统变形监测技术规范讲解了在水电工程领域应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进行大坝、边坡等关键结构表面变形监测的全流程技术标准。该规范覆盖了从项目设计、设备安装调试、系统验收直至运行维护的各个环节,明确了各项技术指标与操作要求,旨在提升水电工程安全监测的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规范强调监测系统应具备高数据完整性与稳定性,对观测墩建设、基准站与监测站布设原则、信号遮挡控制、防雷接地措施及通信与供电系统配置提出具体要求。文件规定了系统功能性能的技术参数,包括数据缺失率不得高于3%、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不小于20000小时,并明确采用CGCS 2000坐标系和NTRIP网络传输协议进行实时差分数据传输。针对安装环节,规范细化了观测墩结构设计、设备固定方式、电缆布线路径及系统集成调试流程。验收部分划分为现场验收、试运行和竣工验收三个阶段,确保系统实际性能符合设计预期,同时提供了精度检验方法和技术验证依据。运行维护章节则提出了日常巡检、定期校准、数据备份和故障响应机制等长效管理措施,并引用DL/T 1558等标准建立运维责任体系。附录部分为执行提供实操支持,包含查勘记录表、信号测试记录、障碍物高度角图示、观测墩结构图纸及检查记录模板,兼具资料性和规范性功能。
水电工程卫星导航系统变形监测技术规范适用于从事水电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及安全监测的相关单位,包括设计院、施工单位、大坝安全管理机构、监测技术服务公司以及电力行业监管部门。该规范特别适用于需开展大坝、库区边坡、泄洪结构等重大水利设施表面位移长期自动化监测的工程项目,在涉及高精度定位、多源数据融合与智能预警系统的场景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同时,也适用于采用北斗(BDS)、GPS等多模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变形监测的技术研发、系统集成与设备供应商,为其产品设计与工程实施提供标准化依据。此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开展水电工程安全监测相关研究时亦可参照本文件中的技术指标与测试方法进行实验设计与成果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