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碳密度调查技术规程DB62T5111-2025.pdf
《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碳密度调查技术规程DB62T5111-2025》讲解了针对甘肃省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碳密度的系统化、标准化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为科学评估草原生态系统碳储量提供操作规范。《标题》描述了碳密度调查的目标范围,明确适用于全省各类天然草原类型,包括高寒草甸、温性草原、荒漠草原等主要生态系统。内容涵盖了调查的基本原则、前期准备工作、样地布设方法、样品采集流程、实验室分析标准以及碳密度计算方式等核心环节,形成从野外到室内、从数据获取到结果输出的完整技术链条。规程中对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测定给出了具体采样工具、样方大小及测算公式,同时详细规定了不同土层深度(如0–20 cm、20–40 cm)土壤有机碳的采集方法与处理步骤,确保数据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针对草原退化或人为干扰区域,《标题》提出了对照样地设置和偏差校正建议,提升了调查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在碳密度换算方面,提供了统一的单位转换系数和计算模型,便于区域尺度汇总和省级碳汇评估。本技术规程还强调了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人员培训、野外记录规范化、样品编号唯一性以及实验室质控流程,保证数据真实可靠。此外,《标题》提倡数字化数据采集手段的应用,鼓励使用便携式设备记录经纬度、海拔、植被覆盖度等环境参数,并建立可追溯的数据档案系统。
《标题》适用于从事草原生态保护、生态监测、碳汇计量与管理的相关机构和技术人员,包括省市级林业和草原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站、科研院所及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对于参与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碳汇项目开发、国土空间规划和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研究的部门,该规程提供了基础数据采集的技术支撑。高校资源环境、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在开展野外实习或科研调查时也可参照执行。此外,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管理机构在进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过程中亦可采用此技术标准。该规程特别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动态监测,为西部地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路径。
链接地址:https://www.aqrzj.com/doc/407088.html
关键词语:天然 草原 生态系统 密度 调查 技术规程 DB62T5111 2025
版权声明:安全人之家所有安全资料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日光温室太阳能光热利用与土壤储能 技术规范DB62T5127-2025.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