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1).do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9.1 危险源 辨识 分类 风险 评价 分级 办法
- 资源简介:
-
《9.1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讲解了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的具体方法和步骤。该文指出,危险源辨识应在管理体系建立之初、新项目策划、生产活动策划、策划修改、经营活动变化、工作环境变化、事故发生后以及采取管理措施时进行。文中详细介绍了危险源辨识的步骤,包括确定生产活动中容易产生的伤害、辨识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伤害的根源)和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释放的条件)。此外,还列举了公司内危险源的主要存在方面,如常规和非常规活动、紧急事件、人员活动和设备。文中提供了多种危险源辨识方法,如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和安全检查记录。对于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危险源,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风险评价则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和经验判断法相结合,具体包括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和事故产生的后果(C),并根据计算的风险值(D=L*E*C)将风险划分为五个等级。公司规定风险值在70分以上的为重要危险源,并需填写《危险源辨识评价表》和《重要危险源清单》。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和协调各单位对危险源的控制。
《9.1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适用于各类生产型企业,特别是那些涉及高风险作业的企业,如制造业、化工行业、建筑行业和能源行业。该文档不仅为企业的安全管理团队提供了系统的指导,还适用于一线操作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帮助他们更好地识别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