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故现场医疗急救常识——包扎.docx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事故现场 医疗 急救 常识 包扎
- 资源简介:
-
《事故现场医疗急救常识——包扎》讲解了在事故现场进行开放性伤口包扎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操作方法。文章强调了包扎的主要目的,即保护伤口、减少污染、避免外界刺激和减轻疼痛。文中详细列出了包扎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例如包扎前应充分暴露伤口,急救包接触伤口的一面必须保持无菌,伤口周围不应使用磺胺粉等药物,急救包应覆盖伤口及周围皮肤约5-10厘米范围,对于较大较深的出血伤口,应先用急救包填塞后再加压包扎,包扎动作要轻柔,既不能过紧也不能过松,打结时避免扎在伤口上,若无活动性大出血,浸透的急救包可不必更换,只需在外层再加包扎,对于骨折或关节伤患者,包扎后还需加用固定器材。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包扎材料的选择,常用的包扎材料有绷带、三角巾及回头带等,当缺乏这些材料时,可以使用干净的毛巾、手帕、布料或衣裤等替代。特别提到三角巾的使用方法及其不同形态,如燕尾底状。
《事故现场医疗急救常识——包扎》适用于各类事故现场的急救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救护人员、消防队员、警察、工厂安全员、学校教师及普通公众。该文档旨在提供实用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帮助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效地处理开放性伤口,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为后续医疗救治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