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设指南.docx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生产 安全事故 隐患 排查 治理 制度 建设 指南
- 资源简介:
-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设指南》讲解了煤矿企业及煤矿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重要性与具体措施。该指南依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以及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旨在构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防范事故发生。文中强调煤矿企业和煤矿作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需建立包括责任体系、分级管控标准和机制、风险预控和排查治理工作机制、信息管理体系、资金保障、通报监督、教育培训、考核奖惩等在内的全面制度。此外,还明确了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作业人员的职责分工,并要求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承包(托管)合同时约定相关责任。同时,建立了事故隐患分级管控机制,根据影响范围、危害程度和治理难度制定分级标准,明确不同等级事故隐患的治理、督办和验收责任人。在采掘活动前和安全条件变化时,煤矿应组织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并评估,制定预防措施。日常排查与定期排查相结合的原则下,通过岗位安全确认、巡检、职能部门排查等方式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时应立即停止受威胁区域内所有作业活动并撤出作业人员。对于有条件立即治理的隐患应及时治理;难以立即治理的则需制定限期完成的治理方案。治理完成后,由验收责任单位进行验收,合格后解除督办。针对短期内无法彻底治理的隐患,应评估其危险程度并采取相应安全监控和防护措施。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设指南》适用于各类煤矿企业(含煤炭为非主营业务的企业)及其所属煤矿,包括生产、新建、改扩建、资源整合煤矿。无论是整体对外承包还是托管的煤矿企业都应遵循此指南。该指南不仅适用于企业的管理层,也适用于每一位作业人员,确保从高层决策到基层操作的每个环节都能有效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通过对各层级人员的具体职责划分,以及对排查、治理、记录报告、督办验收等工作机制的详细说明,帮助企业在日常生产活动中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隐患,提高整体安全生产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