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防范化解工贸行业安全生产风险,提升工贸行业安全管理水平,现就强化当前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提示如下:
一是进行一次专项部署。各企业要对照《防范工贸行业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三十条硬措施》组织一次集中自查,突出检维修等重点环节,检查员工操作流程、安全部门管理及监护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常态化检查。应急管理部门和属地镇街、社区要以明查暗访的方式对企业落实“三十条硬措施”情况进行核查,督促措施落地见效,切实提升工贸行业安全管理水平。
二是要加大宣传培训。各地要开展一次典型案例警示教育,通过“线上+线下”形式扩大教育范围,做到辖区内企业全覆盖。要召开一次“线上+线下”培训,加大对“三十条硬措施”的宣传培训力度。要充分发挥镇街、社区的基层力量,开展经常性上门提醒服务和微信群工作提示,确保企业全体员工,尤其是设备操作、维修、管理人员对“三十条硬措施”做到“应知应会”。
三是要持续强化监管。各地要将“三十条硬措施”落实情况纳入执法检查重点,特别是要将设备防护装置设置、检维修作业断电上锁、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等要求落实到每个生产环节,推动“三十条硬措施”成为“厂区显著位置必挂、从业人员必学、作业人员必记、安全管理必循、监管人员必考”的基本准则,提升工贸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四是加强检维修作业过程管理。督促指导企业在检维修作业前严格执行方案审批与风险预判,明确检维修项目、内容、方法、步骤、安全措施等。检维修项目负责人要向检维修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检维修人员了解检维修任务、安全注意事项等。现场做到“三确认”,即确认能量隔离(断电/泄压/上锁挂牌)、防护装置有效性和人员资质,同时设置专人进行安全监护,对作业过程进行巡查,及时纠正违规行为,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五是加强第三方管理。督促指导企业加强第三方管理,严格履行对第三方服务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强化资质审查和作业现场监督,同时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避免出现“免责条款”等内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坚决杜绝企业对第三方“一发了之,一包了之”的行为出现。
六是强化夜间和双休日作业安全管理。夏季期间,多数企业错峰用电,夜间及休息日作业频率增加,同时也增加了事故风险。各地要督促企业在作业区域和通道设置足够的照明设备,保证亮度充足均匀。适当降低夜间和双休日劳动强度,非必要不得安排高空、吊装、检维修、有限空间清理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
七是强化高温个人防护安全管理。高温天气易导致作业人员烦躁疲劳,个人防护用品穿戴不规范现象突出,是传动设备卷入事故的主要诱因。要严格防护着装要求,针对高温天气下衣衫不整、不戴安全帽等问题,建立班前检查、班中巡查制度,特别要加强对女职工的安全管理,严禁穿裙子、高跟鞋操作传动设备,长发必须入帽,违反者一律不得上岗作业。此外还需要合理调整作业班次,避开高温时段进行露天或密闭空间作业,同时落实防暑保障措施。
八是持续畅通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渠道。各地要在前期完成企业全覆盖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督促企业深入落实有关工作,指导企业正确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将奖励机制落实、落细,调动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双方积极性,提升从业人员爱企如家的强烈安全意识,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隐患排查,形成群防群治合力。
九是科技赋能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各地要积极推广应用安全科技手段,提升风险防控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在机械设备操作、检维修等关键岗位区域,推广部署AI智能识别系统,实现对违章操作、人员误入危险区域等风险的实时监控与预警。探索应用机器人对高风险区域进行自动巡检,推广安装可靠的安全光栅、联锁保护装置等工程技术措施,确保设备在人员处于危险状态时能自动停机,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线,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十是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各地应急管理部门要督促指导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宣传培训《合肥市工贸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指导手册》、“三十条硬措施”,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将责任细化分解至部门、班组和岗位,落实安全管理部门与班组长责任制。各地应急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合肥市工贸领域夏季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加大力度开展执法检查,突出机械伤害、粉尘涉爆、金属冶炼等方面,精准排查整治各类安全生产风险隐患,严厉打击安全生产各类非法违法行为,坚决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请各地应急管理部门及工贸企业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将上述要求落到实处,确保我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