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基导航卫星遥感气象观测系统数据格式QXT564-2020讲解了地基导航卫星遥感气象观测系统的各类文件数据规范。该标准描述了文件命名、文件结构、文件内容和文件格式的具体规则,并且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别提供.
-
大气黑碳气溶胶观测光学衰减方法QXT68-2007讲解了基于光学衰减原理的大气黑碳气溶胶监测技术,并规定了实施这一技术的操作标准、设备要求和数据分析流程。该标准详细描述了通过光束在传输过程中因气溶胶粒.
-
大型浮顶油罐防雷装置检测规范QXT311-2015讲解了大型浮顶油罐防雷装置检测的标准与方法,涵盖总则、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作业要求、周期安排以及程序和报告编制等重要内容。规范中明确了首次检测时应检查.
-
大气中氨(铵)测定靛酚蓝分光光度法QXT217-2013讲解了以靛酚蓝分光光度法为依据进行大气中氨(铵)含量测定的技术规范与方法步骤。该标准描述了方法原理、试剂与材料要求以及具体分析流程,涵盖采样方法.
-
淡水养殖气象观测规范讲解了淡水养殖过程中大气环境和水生环境要素的观测要求与方法,涵盖了气温、空气湿度、气压、降水、风向、风速等与淡水养殖密切相关的各项要素内容。该规范对水域选择、地点布置和养殖品种选取.
-
大气中甲醛测定酚试剂分光光度法讲解了如何利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量大气中的甲醛浓度,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关键参数。标准阐述了通过甲醛与酚试剂生成嗪,并被高铁离子氧化形成蓝绿色化合物后,在630 nm波.
-
大气成分观测资料分类与编码讲解了对温室气体、气溶胶、反应性气体、臭氧等主要大气成分观测资料的详细分类和编码方法。描述了本标准的具体规则以及适用的技术文件,提供了包括区域属性、时间属性、内容属性、要素属.
-
大气亚微米颗粒物粒度谱分布电迁移分析法QXT72-2007讲解了通过电迁移方法测定大气中亚微米颗粒物数量与尺寸分布的具体步骤和标准要求。这一标准明确了测试设备的基本规范、操作条件设定、数据记录与处理等.
-
大气气溶胶元素碳与有机碳测定讲解了使用热光分析方法对大气气溶胶中的元素碳与有机碳进行准确测量的相关技术要求和流程规范。该标准文件描述了以温度和光学性质为依据的定量区分手段,适用于从采集的大气颗粒物样品.
-
大型活动气象服务指南服务产品讲解了针对大型活动提供的气象服务的具体标准,涵盖了服务的原则、内容及格式等关键事项。该文描述了适用于各种规模较大且社会影响广泛的大型活动中的气候服务、天气预报和专项气象产品.
-
大气压力计量实验室技术要求QXT220-2013讲解了关于气象行业中大气压力计量实验室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条件。该文档描述了包括实验室的面积规定、光照亮度标准、供电要求等在内的多项细节。在面积方面.
-
大气气溶胶散射系数观测积分浊度法讲解了积分浊度法对大气气溶胶散射系数测定的系统规范和要求。本标准描述了利用比尔-朗伯定律进行大气气溶胶散射系数测量的技术原理,并明确规定了测量过程中应具备的技术指标、设.
-
大气二氧化硫监测方法紫外荧光法讲解了采用紫外荧光法测量近地层大气二氧化硫的方法原理、试剂与材料、系统结构以及运行和维护规范。大气二氧化硫监测方法紫外荧光法描述了用于地面固定站点的仪器安装和选址要求,同.
-
船载自动气象站讲解了船载自动气象站的分类标准、组成部分及各项技术要求。该标准涵盖了船载自动气象站的设计规范,明确了一般性能指标和测量精度要求,并对采样方法与数据质量控制提出了严格标准。此外,船载自动气.
-
大气一氧化碳监测方法红外气体滤光相关法讲解了采用红外气体滤光相关技术对近地层大气中一氧化碳(CO)浓度进行测量的技术原理、设备使用和数据处理等内容。该文档详细描述了试剂与材料、设备构成、系统的安装规范.
-
大气浑浊度观测QXT69-2007讲解了通过太阳光度计进行大气浑浊度观测的规范化方法与标准。该标准旨在规范大气科学观测中的重要环节,确保气象领域对大气环境数据测量具备较高的精度与可比性。此文档中描述的.
-
大气成分站选址要求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该标准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的大气观测站点的选址条件与方法。本文定义了与大气成分观测相关的若干关键术语,包括大气成分、大气本底、全球大气本底站等。此外,.
-
大气成分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方法酸雨讲解了针对酸雨观测数据进行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具体技术步骤。该文件描述了如何通过对数据格式、缺测、降水样品异常、值域范围、内部一致性及相关性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单项检查,形成详.
-
大气成分观测资料整编技术要求反应性气体讲解了反应性气体观测数据整编的标准规范和详细步骤。此标准涵盖了一系列内容,包括文件的范围界定,确立了适用于地面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气体的资料整编流.
-
大气气溶胶碳组分膜采样分析规范讲解了针对大气气溶胶中的有机碳和元素碳含量进行准确测定的标准流程。这一标准涵盖了从试剂和气体的选择,到仪器与设备的详细规定;它还详述了采样的全流程以及相关的样品分析方法。.
-
大气成分观测数据格式QXT132-2011讲解了温室气体、气溶胶、反应性气体、臭氧等主要大气成分的地基观测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和文件格式规范。大气成分观测数据格式描述了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以及应用等方面的.
-
船舶自动气象观测数据格式讲解了关于船舶自动气象观测的海洋气象要素数据文件格式与海洋水文要素数据文件格式的相关内容。该标准详细描述了船舶在自动化气象观测中涉及的数据处理和记录规则,涵盖从基本参数定义到具.
-
大豆干旱等级讲解了大豆在不同生长阶段遇到干旱时的分级标准及其判定方法,详细划分了播种出苗、三真叶分枝、开花结荚、鼓粒和成熟五个关键阶段,并分别从无旱到特旱进行了明确分类。文档描述了基于大豆水分亏缺量计.
-
大气电学计量实验室技术要求QXT725-2024讲解了大气电学计量实验室的全面技术规范和建设要求。此标准描述了基础设施如空间规划、供电与接地的具体标准,明确了实验空间尺寸及高度的限定,对供电的电压、频.
-
船舶气象观测数据格式BUFRQXT586-2020讲解了适用于船舶气象人工和自动观测数据的BUFR编码构成及其规则,旨在为这些数据的交换与表示提供标准依据。该标准包含了一系列详细的规范内容:如明确了由.
-
船舶气象观测数据格式ASCII讲解了用于规范船舶自动气象观测数据的标准文件。该标准描述了海洋气象与水文要素的数据记录方式,涵盖文件格式设计及详细命名规则、内部结构和数据内容。文档解释了“船舶海洋气象要.
-
大气成分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反应性气体讲解了大气中痕量反应性气体(如SO2、NOx、CO和O3)在线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具体方法与操作流程。该文件规范了数据从收集到质量标识的全过程,包含四个主要环节:首.
-
船舶气象导航服务讲解了有关海上航行过程中所需的气象导航服务的产品及其具体内容,提供了详尽的术语定义以及各类报告的服务内容。该文件描述了诸如推荐航线报告、跟踪导航报告、航次分析报告及船舶报告等多种形式的.
-
穿衣气象指数QXT385-2017讲解了有关穿衣气象指数的标准体系及服务应用方法,具体涵盖了其定义、算法以及与之匹配的服务用语等内容。穿衣气象指数QXT385-2017描述了“穿衣气象指数”作为一种用.
-
持续性暴雨事件讲解了对单一站点和区域内的持续性强降水过程的定义与识别标准。该标准文件涵盖了暴雨事件、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概念以及针对这些极端天气过程的科学判断流程。其中详细列举了单站持续性暴雨事件的起止日.
-
城镇燃气雷电防护技术规范讲解了有关城镇燃气场站、金属管道、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相关的雷电防护技术要求,涵盖范围包括设施直击雷防护、接地及等电位连接的规定以及电涌保护器的应用规范等内容。该文件详细描述了建.
-
初霜冻日期早晚等级QXT456-2018讲解了初霜冻日期的定义与等级划分方法,并提供了具体的术语解释和公式计算。初霜冻日期早晚等级描述了如何通过累计百分排位法,根据历史数据确定某年某地初霜冻日的早晚级.
-
机组设备腐蚀的类型讲解了机组设备可能发生的多种不同类型腐蚀的机理和常见部位。氧腐蚀描述了溶解氧导致的电化学腐蚀,分为运行时的局部腐蚀和停用时的整体腐蚀。酸性腐蚀讲述了酸性介质中氢离子引发析氢腐蚀的现象.
-
水泵选型注意事项讲解了选择适合工况的水泵所应关注的各项要点。文中描述了依据基本参数、装置系统条件以及操作条件进行科学选泵的具体方法,并重点分析了介质腐蚀性对水泵材料选取的特殊影响。文档介绍了包括流量在.
-
标准件知识点解析讲解了标准件的概念及分类,涵盖广义和狭义的界定范围,并详细列举了相关部件及其功能特性。标准件知识点解析描述了标准件包括螺纹件、键、销、滚动轴承等结构标准化、尺寸规范化的零部件,广泛应用.
-
如何减轻运行时泵的汽蚀破坏讲解了汽蚀现象的本质和危害,描述了在役泵气蚀诊断的多种方法,并归纳了具体的解决措施。文章分析了汽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于泵叶轮等金属结构的破坏机理,并指出了汽化压力与汽蚀余量.
-
机械培训资料:法兰解析讲解了法兰的基本概念、定义及组成形式,并从工程实践出发对法兰的安装方式和用途予以具体描述。文中详细解释了法兰是一种带凸缘的盘状零件,既可以单独作为法兰盘也可以组合在其他零件上使用.
-
气动阀和电动阀应用场合讲解了气动阀和电动阀在不同工业场合中的应用特点。气动阀应用场合描述了其在防爆要求高、快速动作、环境恶劣以及清洁度高的场合下的优势。对于需要安全可靠性能的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危险环境.
-
汽机运行操作知识问答题含解析讲解了汽轮机在不同运行阶段的关键要点和注意事项,详细介绍了起动前新蒸汽暖管的流程与参数控制、保持合适油温的重要性及其对轴瓦油膜稳定性的影响。文档还描述了起动前向轴封送汽的操.
-
水环式真空泵工作原理讲解了该设备主要由叶轮和壳体组成,其中叶轮通过叶片和轮毂实现气体的吸气、压缩与排气等关键过程。壳体内构造为圆柱空间,且吸气口与排气口位于气体分配器处,形成轴向通道,为能量转换创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