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
1

类型职业危害识别记录.doc

  • 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18392
  • 上传时间:2021-05-12
  • 格式:DOC
  • 页数:2
  • 大小:25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职业 危害 识别 记录
    资源简介:

    《职业危害识别记录》讲解了职业危害因素识别的分类方法,包括按来源分类和按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按来源分类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划分为三大类: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和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如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如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与振动、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和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涉及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劳动过度心理和生理紧张、劳动强度过大、劳动安排不当、不良体位和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劳动工具。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等。按卫生部令第49号颁布施行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职业病危害因素被划分为10大类: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和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依据上述分类方法,结合公司生产的产品及使用的原料及设备运行情况,本公司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化学因素,特别是氰化物,可能造成急性中毒。

    《职业危害识别记录》适用于各类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职业健康管理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一线操作工人。该文件特别有助于企业了解和掌握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方法,以便更好地识别和控制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同时,该文件也适用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作为开展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和技术服务的参考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安全人之家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职业危害识别记录.doc
    链接地址:https://www.aqrzj.com/doc/18392.html
    VIP会员
    加入vip,免费下载文档!
    微信客服
    服务号
    意见反馈
    点击发送邮件给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