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原则.docx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危险 有害 因素 识别 原则
- 资源简介:
-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原则》讲解了科学性是进行危险和有害因素识别的基础,强调这种识别旨在确定系统内存在的风险而非研究防止或控制事故的具体措施。它作为一种预测安全状态和事故发生途径的方法,依赖于科学的安全理论指导,从而准确揭示并描述系统中的风险点、存在形式、事故路径及其变化规律,以定性定量的方式清晰呈现,并用逻辑严密的理论解释。《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原则》描述了系统性的重要性,指出危险和有害因素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层面,因此需要对整个系统及其子系统进行全面剖析,明确各部分之间的关联与制约关系,区分主要的风险因素及相关的危险程度。该文阐述了全面性的必要性,确保在识别过程中不遗漏任何潜在风险,避免留下安全隐患。文章从多个方面如厂址选择、自然条件影响、运输布局、建筑物设计、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配置、特种设备使用、公用工程设施以及安全管理体系等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原则》还提及了预测性的考量,要求不仅关注正常生产运行期间的风险,还要考虑开车、停车、检修以及装置受损或操作失误等情况下的危险后果,深入分析触发事件即导致危险出现的具体条件或设想中的事故模式。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原则》适用于各类工业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领域,特别是涉及高危行业如化工、冶金、矿山等的企业。对于从事安全评价、安全咨询、安全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文件。它有助于企业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对生产活动中潜在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为制定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此外,该文件也适用于政府监管部门,作为评估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参考,促进全社会安全生产水平的整体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