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子抗旱性鉴定技术规程NYT3851-2021.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谷子抗旱性鉴定技术规程NYT3851-2021 谷子 抗旱性 鉴定 技术规程 NYT3851 2021
- 资源简介:
-
《谷子抗旱性鉴定技术规程NYT3851-2021》讲解了谷子抗旱性的鉴定方法、流程和技术要求。该规程涵盖了从试验材料准备到结果分析的全过程,确保对谷子品种抗旱性能的科学评估。规程指出,在进行抗旱性鉴定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谷子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并详细记录其来源和基本特性。对于试验田的选择与设置,要确保土壤条件一致且排水良好,同时设立对照区以便对比分析。在水分管理方面,明确了不同处理阶段的具体灌溉量及干旱胁迫时间,以模拟自然环境下的干旱情况。鉴定指标包括生理生化指标如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等;形态学指标如株高、根系发育状况等;以及产量相关指标如穗长、粒重等。数据采集需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使用统一标准的方法和仪器设备。数据分析部分强调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各品种的抗旱等级。此外,规程还对结果的表达方式提出了建议,推荐采用图表结合的形式展示鉴定结果,便于直观比较不同品种间的差异。
《谷子抗旱性鉴定技术规程NYT3851-2021》适用于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企业以及从事谷子育种工作的专业人员。该规程为谷子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提高我国谷子生产的抗旱能力。通过规范化的抗旱性鉴定流程,能够筛选出更适应干旱环境的优良品种,促进谷子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