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产性粉法危害因素辨识.docx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产性 危害 因素 辨识
- 资源简介:
-
《生产性粉尘危害因素辨识》讲解了在工艺、设备、物料和操作条件下可能产生的粉尘种类及其产生部位。文档强调了使用已经投产的同类生产厂或模拟实验测试数据进行类比分析的重要性,以准确评估粉尘的风险。文中详细分析了粉尘产生的原因及其扩散传播途径,并依据空气中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作业时间和粉尘特性,确定了粉尘的种类、分布、危害方式、范围及主要粉尘危害。附录中列出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具体最高容许浓度,例如一氧化碳为30mg/m³,一甲胺为5mg/m³等,涵盖了有毒物质和生产性粉尘两大类。对于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最高容许浓度设定为2mg/m³;而对于其他不含毒物质且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低于10%的矿物性和动植物性粉尘,则设定了不同的标准。此外,还特别指出了一氧化碳在短时间作业时可放宽的浓度限制,以及含有8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应不超过1mg/m³。
《生产性粉尘危害因素辨识》适用于各类涉及粉尘产生的工业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化工、冶金、建材、机械制造等行业。该文档旨在帮助工厂管理者和技术人员识别和评估生产工艺中的粉尘危害,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它不仅为新建设施提供了设计参考,也为现有设施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指导。无论是工程师在进行风险评估,还是安全员制定预防措施,这份文档都能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持,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保障员工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