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1

类型泄漏事故控制.docx

  • 上传人:一***
  • 文档编号:279301
  • 上传时间:2023-07-3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38KB
  • 安全生产月专题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泄漏 事故 控制
    资源描述:
    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https:/www.aqrzj.com泄漏事故控制(一)化工泄漏的预防泄漏治理的关键是要坚持预防为主,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有计划地对装置进行防护、检修、改造和更新,变事后堵漏为事前预防,可以有效地减少泄漏的发生,减轻其危害。(1)提高认识,加强管理。(2)可靠性设计。(3)日常维护措施。(4)把好设备监测关,实现泄漏的超前预防。(5)规范操作。(6)控制泄漏发生后损失的措施。(二)化工泄漏应急处理1.应急处理的一般要求泄漏发生后,如果能及时发现,采取迅速、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法,可以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应对泄漏的处理方法,关键是 3 个环节,一是及时找出泄漏点,控制危险源。危险源控制可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即工艺应急控制和工程应急控制。工艺应急主要措施有:切断相关设备(设施)或装置进料,公用工程系统的调度,撤压、物料转移,喷淋降温,紧急停工,惰性气体保护,泄漏危险物的中和、稀释等。工程应急主要措施有:设备设施的抢修,带压堵漏,泄漏危险物的引流、堵截等。二是抢救中毒、受伤和解救受困人员。这一环节是应急救援过程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https:/www.aqrzj.com的重要任务。主要任务是将中毒、受伤和解救受困人员从危险区域转移至安全地带,进行现场急救,转送到医院进行救治。三是泄漏物的处置。现场物料泄漏时,要及时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从许多起事故处理经验来看,这一环节如不能有效进行,将会使事故影响大大增加。对泄漏控制不住或处理不当,可能会失去处理事故的最佳时机,使泄漏转化为火灾、爆炸、中毒等更大的恶性事故。化工企业要制定有效有应急预案,泄漏发生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效地救援,控制泄漏,努力避免处理过程中发生伤亡、中毒事故,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所谓应急处理,就是泄漏发生 1h 内可危及生命的情况。应急是指当事故发生时,无论其原因如何,都要采用的一种措施。几乎所有事故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酿成的。时间,是成为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的标志之一。所以应急是关键。在泄漏发生期间,做到早发现,早动作,把事故扼制于萌芽状态,不仅损失小,处理难度也小。2.主要危险泄漏物质的性质与应急处理(1)硫化氢(H2S)硫化氢是常见的刺激性和室息性无色气体的有毒气体,相对密度为 1.189,比空气重,在空间易积聚,不易飘散,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醇类。它呈酸性,能与许多金属发生化学反应,严重腐蚀金属。硫化氢在空气中易燃,也会发生爆炸。硫化氢引起中毒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https:/www.aqrzj.com的途径是呼吸吸入、皮肤接触可致组织缺氧,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对黏膜有刺激作用。它进入人体后,能使血红蛋白转化为硫化血红蛋白,造成人体组织缺氧,使人窒息,导致休克、死亡。当人体吸入高浓度硫化氢时,会对中枢神经产生麻醉作用,抑制中枢导致闪电死亡。高浓度硫化氢还会引起呼吸系统反应,如急性肺水肿、昏迷、角膜炎、心肌或肾脏损害,轻度中毒也会使呼吸道发生反应性炎症以及引起眼、咽部刺激症状。当发生硫化氢泄漏后,一定要逆风疏散,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到上风处,并隔离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临时没有,可短时间用湿毛巾捂口鼻),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合理通风,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注意收集并处理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或使其通过 FeCl3 水溶液,管路装止回装置以防止溶液倒吸。发现有人硫化氢中毒后,抢救人员不能盲目地直接上前,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防毒面具、防护眼镜等)。当处理污水罐、污水道及下水道时,一定要穿戴防毒面具和救护带,最好用通风机吹风,使气体散逸。硫化氢中毒引起死亡大部分发生在现场,因此,对于中毒者要抢“黄金 4 分钟”。将中毒者迅速撤至空气新鲜处,并送医院抢救,在转送途中要坚持继续抢救。对呼吸困难者输氧,眼膜损伤者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2)一氧化碳(C0)欢迎光临安全人之家https:/www.aqrzj.com一氧化碳,俗称“煤气”。凡含碳的物质燃烧不完全,均可产生 O。很多炼油装置,如常减压、热裂化、催化裂化等都会产生CO。CO 无色、无味、无刺激性,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被毒害,因此,这是一种危险性很大的毒气。C0 相对密度 0.967,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氨水。它在空气中燃烧呈蓝色火焰,与空气混合极易发生爆炸。CO 中毒的机理就是缺氧。CO 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的速度比氧气还快,血液失去带氧和供氧能力,使组织和细胞缺氧,引起急性中毒,表现为头晕、头重、头疼、心跳、眼花、忍心、呕吐、全身无力等。此时如不能及时脱离中毒环境,症状就会继续加重,以致昏迷、抽搐而危及生命。O 比空气轻,故救护者应俯身进入有毒环境,立即通风,并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揭开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安全人之家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泄漏事故控制.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aqrzj.com/doc/279301.html
    VIP会员
    加入vip,免费下载文档!
    微信客服
    服务号
    意见反馈
    点击发送邮件给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