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x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氧化碳 气体 保护 焊工 安全技术 操作规程
- 资源简介:
-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讲解了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在作业前、作业中及作业后的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前,需要预热二氧化碳气体15分钟,并确保操作人员站在瓶嘴侧面。此外,还应检查焊丝进给机构、电线连接部分、二氧化碳气体供给系统及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完好性,确保焊枪冷却水系统无漏水现象。二氧化碳气体应存放于阴凉处,最高温度不超过30℃,远离热源。作业时,二氧化碳气体预热器端电压不得超过36V,且作业后应切断电源。焊接操作及配合人员必须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并采取防止触电、高处坠落、火灾等事故的安全措施。现场使用的电焊机应设有防雨、防潮、防晒的机棚,并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高处焊接或切割时,必须系好安全带,采取防火措施,并设专人监护。对压力容器、密封容器、油桶、管道等工件进行焊接前,应消除内部压力、可燃气体和溶液,并冲洗有毒、有害、易燃物质。在容器内焊接时,应采取防止触电、中毒和窒息的措施。焊接铜、铝、锌、锡等有色金属时,应通风良好,并佩戴防毒面罩。消除焊缝、焊渣时,应戴防护眼镜,头部应避开敲击焊渣飞溅方向。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适用于从事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作的焊工及相关配合人员,特别适用于制造业、建筑业、机械加工等行业中的焊接作业。该规程为操作人员提供了详细的安全操作指导,有助于预防和减少焊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事故,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和人员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