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低产田类型划分及改良技术规范DB63T2366-2024.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低产田 类型 划分 改良 技术规范 DB63T2366 2024
- 资源简介:
-
《中低产田类型划分及改良技术规范》讲解了青海省地方标准对于中低产田的类型划分、障碍类型及其程度指标,以及相应的改良技术和管护措施。文件首先明确了中低产田的概念,即存在一种或多种制约农业生产的土壤障碍因素,导致产量相对低而不稳的耕地。针对不同类型的障碍,如干旱灌溉型、坡地梯改型、瘠薄培肥型、盐碱耕地型和沙化耕地型,文件详细列出了每种类型的主导障碍因素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并通过具体的障碍程度指标对各类中低产田进行了量化评估。例如,干旱灌溉型主要表现为降雨量不足、水利设施不完善;而坡地梯改型则由于地形陡峭,水土流失严重。此外,文件还提供了针对不同类型中低产田的具体改良技术,包括水利工程、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措施,确保改良后的土地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农业生产能力。
《中低产田类型划分及改良技术规范》适用于小麦、青稞、马铃薯、油菜等粮油作物的中低产田改良工作。该标准为青海省内的农业技术人员、农民以及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了一套科学、系统的中低产田改良指南。通过对不同类型中低产田的精准划分和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文件有助于提高当地耕地的基础地力,改善土壤质量,提升农作物产量,进而促进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该标准也为其他类似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地区提供了参考依据,推动全国范围内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与改良。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