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NYT310-1996.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NYT310-1996 全国 中低产田 类型 划分 改良 技术规范 NYT310 1996
- 资源简介:
-
《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NYT310-1996》讲解了全国范围内中低产田的详细分类标准和技术改进措施。该规范明确了不同类型中低产田的特点,包括土壤质地、肥力状况、水分条件以及障碍因素等,并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具体的改良方案。在类型划分方面,依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和农业生产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类,如将中低产田划分为干旱半干旱区、湿润区和水田区等不同区域类别,每个大类下又细分若干小类,确保分类更加精准。对于改良技术,从土壤改良、水利设施建设和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等多个角度提出指导性意见。例如,在土壤改良上,强调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水利设施建设方面,注重灌溉排水系统的优化设计;在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上,提倡选择适宜当地环境且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品种。此外,还涉及到了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耕作制度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方法,为提高中低产田的生产能力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
《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NYT310-1996》适用于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院校、基层农技推广部门以及广大农民群众。农业科研人员可以依据此规范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工作,探索适合不同地区中低产田的改良新技术。农业院校可将其作为教学参考材料,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基层农技推广部门能够利用该规范向农户提供准确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农田管理和改造。而广大农民群众则可以通过学习掌握规范中的知识和技术要点,科学合理地改良自家田地,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