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族礼仪旅游服务规范DB15T1464-2018.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蒙古族 礼仪 旅游服务 规范 DB15T1464 2018
- 资源简介:
-
《蒙古族礼仪旅游服务规范》讲解了内蒙古自治区开展蒙古族礼仪旅游服务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包括术语定义、基本条件、服务设施设备的维护与管理等内容。本标准描述了为旅游者提供蒙古族特色礼仪服务的具体规范,涵盖了设施设备的标准以及人员素质和行为要求。标准特别对服务设施如哈达、银碗、蒙古刀等提出干净整洁的要求,并明确规定成吉思汗画像等象征性物品摆放位置应符合传统风俗。文档阐述了服务人员对待游客应具备礼貌友好、平等尊重的态度及良好的个人形象。同时强调了提供服务时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服务单位需要有完善的自查机制和备案记录。另外,该文件详细列举了蒙古族礼仪中的欢迎服务、引导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到迎接游客的语言问候与介物问候,以及进入或离开蒙古包的注意事项。例如语言问候涵盖日常问候和工作问候,介物问候中包含献哈达、下马酒和互递鼻烟壶三种礼仪,每种礼节都有严格的程序,需遵守地方标准和行业习惯。
《蒙古族礼仪旅游服务规范》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接待旅游者的各类旅游单位,尤其是提供蒙古族礼仪文化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区、旅行社、民俗风情体验馆及其他涉旅服务机构,这些单位可以通过遵循该规范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服务过程中符合民族文化特征与法律法规,使游客得到更真实的文化体验。此标准也适合旅游服务行业的相关从业人士参考学习,帮助其理解蒙古族文化的核心价值,掌握服务操作细则,以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