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包虫病(棘球蚴病)防治技术规范DB15T4202-2025.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羊包虫病 棘球蚴病 防治 技术规范 DB15T4202 2025
- 资源简介:
-
《羊包虫病(棘球蚴病)防治技术规范DB15T4202-2025》讲解了羊包虫病的诊断、预防控制、档案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全面系统地提出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的羊包虫病防控措施。该规范明确了包虫病为由棘球绦虫幼虫寄生于羊等中间宿主引发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重点强调了以切断传播链为核心的综合防控策略。在诊断方面,要求按照NY/T 1466动物棘球蚴病诊断技术标准开展临床和实验室检测。在预防控制上,提出区分重点流行区与非重点流行区实施差异化管理,重点区域采取犬驱虫、羊免疫、粪便无害化处理等综合措施,非重点区域则以犬驱虫为主。针对家犬,规范要求实行登记管理、定时投喂吡喹酮或阿苯达唑进行驱虫,并对驱虫后五天内粪便进行焚烧或化学消毒处理;对于无主犬及野外犬科动物,则建议通过扑杀、收容或投药饵方式控制传染源。羊群管理方面,提出加强饲养、避免接触犬只、定期驱虫和免疫接种等措施,特别规定3至4月龄羔羊应完成基础免疫并每年加强一次,免疫效果以群体抗体阳性率不低于70%为合格标准,未达标需补免。病羊应及时报告并隔离治疗或淘汰,病死羊及病变脏器须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屠宰环节严禁销售染病脏器,自宰时不得用生内脏喂犬。从业人员需具备防护意识,在接触疑似病例时穿戴防护装备,并做好个人物品的消毒与销毁。此外,文件还要求建立健全犬只驱虫、羊群养殖全过程档案,涵盖免疫、用药、消毒、检疫、无害化处理等记录,确保可追溯管理。
《羊包虫病(棘球蚴病)防治技术规范DB15T4202-2025》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层畜牧兽医单位、养殖场户、屠宰企业及相关从业人员,也适用于从事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的公共卫生机构和技术人员。该规范对畜牧业生产者尤其是规模化养羊场在疾病防控、养殖管理、粪污处理、动物免疫和生物安全建设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于从事动物防疫监督、疫病监测、检疫检验以及农村散养户的包虫病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此外,科研教学单位如农业院校和兽医研究机构也可将其作为培训教材和研究参考。由于包虫病属于重要人兽共患病,本规范同样适用于需要协同开展联防联控的卫生健康部门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有助于推动农牧民健康教育、环境治理和区域联防机制的建立,从而有效遏制羊包虫病的传播与流行。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