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长履职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DB4401T127-2021.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长履职 评价 指标体系 计算方法 DB4401T127 2021
- 资源简介:
-
《河长履职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讲解了针对河长履职情况构建的一整套科学化评价指标及其量化分析手段,内容涵盖从基础定义到实际应用场景的详细说明。文章提出了8项一级指标与对应的若干二级指标,分别是巡河P、问题上报R、问题处理D、下级河长管理S、河湖水质W、激励问责E、社会监督J以及学习培训X等,并给出了每个指标的含义和数学计算模型。以巡河为例,文件进一步细化出了五个子项:巡河率P1,反映河长按照周期巡查责任水域的情况;巡河频率P2,反映平均每位河长对各河段巡查次数水平;河段覆盖率P3显示检查的责任区域全面程度;轨迹覆盖占比P4体现了实地巡查路径的合理有效性;异常巡河率P5用于校验巡河工作的真实性风险。同时,在具体数值处理时采取了加权得分法来综合评价各项数据结果,结合实际案例可灵活调整评分权重,通过标准化公式确保整个评定过程的公平客观性。该文档不仅提供了指标计算公式和赋分逻辑,还介绍了运用统计技术如层次分析法(AHP)与德尔菲专家评审法确定各部分权重的方法步骤,并附带示例演示其应用价值。
《河长履职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适用于广州市区级以下行政单位中的各级河长及湖泊管理责任人的绩效考核,也涵盖了村居委会层面从事河流湖泊治理相关人员的职业评估需求。由于体系中所包含的水体类型广泛(例如河流、水库、小微水提),且特别指出对147条黑臭河道等环境整治重点任务的支持作用,《该评价体系也可为国内类似地区提供具有实操性的技术借鉴方案》。除水务管理部门及相关政府机构以外,参与城市生态保护工程规划设计与执行的企业、科研院校、社会环保组织,亦可以通过本标准更清晰地了解如何量化评估河长的工作成效,进而推动全社会共建美丽生态环境的目标实现进程。此外文档提及公众监督和社会参与机制(含舆论传播、人大代表政协代表意见采集等内容),意味着该体系还具备促进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实践的功能特性,因而亦适合关注水资源管理和绿色发展议题的社会群体进行参考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