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干旱DB14T3483-2025.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干旱DB14T3483-2025 气象 灾害 风险 普查 技术规范 干旱 DB14T3483 2025
- 资源简介:
-
《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干旱》详细规定了干旱气象灾害风险普查的全过程及其技术标准。《规范》讲解了风险普查的基本要求,包括必须遵循的数据来源原则、致灾因子分析方法、风险评估与区划的操作流程等。此外,《规范》强调了各类数据资料的收集范围,涵盖了气象观测资料、历史干旱灾害造成的损失数据、承灾体基本信息、防灾减灾能力以及基础地理数据等,为评估提供多维信息支持。 《规范》描述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的系统框架,明确了致灾危险性、承灾体暴露度、脆弱性与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四类核心评估要素。针对干旱过程,利用气象干旱综合指数进行过程识别与累积强度计算,同时提供数据归一化处理方法,并引入信息熵赋权法、层次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权重赋值,提高了科学性。《规范》指出干旱致灾危险性和区域干旱风险区划的实现方式,推荐使用自然断点法或百分位法,将危险等级划分五个层次并制作相应图件,辅助直观呈现区域灾害风险。同时,风险区划部分还对人口、经济和农作物的受旱影响进行了差异化风险指数建模。通过这一规范流程,《标准》全面覆盖了从资料整理、风险建模、成果编制直至成果展现的风险普查全过程。
《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干旱》适用于与干旱灾害监测、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部门、研究单位和行政机构。该文件主要适用于地方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气象行业机构及防灾减灾规划组织在开展气象灾害防控、应急预案设计和区域减灾能力提升方面的工作。此外,《规范》对涉及农业生产安全、水资源调度及生态保护等领域也有广泛的指导作用。同时,从事风险建模、空间数据管理、气象灾害研究等工作的科研与技术人员可将其作为技术参考标准;也可供高校教学或相关部门专业培训提供实用方法。通过科学的干旱灾害分析与分级,《规范》可有效提升区域灾害应对水平,对推动灾害防控工作的系统性与精细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