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冰雹DB14T3487-2025.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冰雹DB14T3487-2025 气象 灾害 风险 普查 技术规范 冰雹 DB14T3487 2025
- 资源简介:
-
《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冰雹DB14T3487-2025》讲解了针对冰雹气象灾害开展风险普查的技术规范。该规范涵盖了冰雹灾害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资料收集、致灾危险性评估与区划、风险评估与区划及报告编制等内容。首先,明确冰雹灾害风险普查需依据标准化流程,采用具有权威来源的数据,并通过归一化方式整合不同渠道的资料进行统一评估。其次,冰雹灾害风险普查需基于致灾因子(包括最大冰雹直径、降雹持续时间和降雹频次),通过归一化方法结合权重计算得出危险性指数。在致灾危险性区划中,采用了自然断点分级法或百分位等级划分方法对冰雹灾害等级划分,并划分出五个风险级别。最后,风险评估不仅关注灾害的直接致灾因子,同时考虑孕灾环境的敏感性以及承灾体的暴露度和脆弱性。风险指数计算采用加权求积模型,涵盖致灾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暴露度和脆弱性,并依据此模型进行风险等级分级与制图,形成最终的风险普查报告。
《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冰雹》适用于农业种植、基础设施建设、应急管理和地方政府等部门开展冰雹灾害防预与应急管理。规范中的流程和计算模型能够指导相关行业全面掌握区域内冰雹灾害的潜在威胁,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和灾害应对预案,同时有助于提升风险识别的精准性和灾害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此外,它还为保险业和灾害监测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具有显著的行业推广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