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流水生态监测技术规范DB34T5193-2025.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流水生态监测技术规范DB34T5193-2025 河流 水生 监测 技术规范 DB34T5193 2025
- 资源简介:
-
《河流水生态监测技术规范》讲解了针对河流水生态系统开展监测的基本技术要求与实施规范。该规范明确监测应涵盖水生生境和水生生物两个方面,规定了河道形态、河岸带、水文水动力、水质、底质等生境因素的监测内容,并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着生藻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水生维管植物、鱼类以及豚类等生物类群提出了种类、密度、生物量等关键监测指标。文件还对各类指标的监测频率作出了具体要求,如水质监测应每月一次,水生生境应每年或每三年进行监测,生物群落则根据不同生态特征设定监测时间。同时规范提出了监测河段设置的基本原则,要求代表河流的整体生态状况和人类活动影响,并对每条河流划分不少于三个评价河段,且每个河段长度不超过50km。该标准还详细描述了水生生境监测的各项技术方法,如坡度、河岸宽度和河段蜿蜒程度的测量方式,并提出样点布置原则,要求尽量与水生生境监测样点一致,以便获得综合性更强的生态数据。
《河流水生态监测技术规范》适用于水利、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监测、农业及环境科学研究等领域中的相关人员和机构。具体而言,水文监测部门、水利管理部门、生态环境监管单位可将此标准作为开展河流生态系统评估的指导性依据。同时,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相关领域科研和实验教学中可参考本规范设计调查方案与分析流程。由于该规范还对新污染物、生态修复效果、人类干扰影响等热点内容作出规定,对环境咨询企业、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也提供了操作指导,适用于河流生态治理、流域综合管理及饮用水安全保障等相关行业。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