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大黄鱼质量等级评定规则SCT3123-2022.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养殖 大黄鱼 质量 等级 评定 规则 SCT3123 2022
- 资源简介:
-
《养殖大黄鱼质量等级评定规则SCT3123-2022》讲解了养殖大黄鱼在加工和销售环节中进行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的完整技术体系。该文件系统规定了养殖大黄鱼的质量等级评定原则,涵盖术语定义、基本要求、感官与理化指标、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识要求等内容。文中明确了“肥满度”为鱼体去内脏体重与体长立方的比值,“体色”指鱼体腹部的色泽,并据此提出特级品、一级品、二级品和三级品四个等级的分级标准。在感官方面,对鳞片状态、体色表现、鳃部状况、眼球特征及肌肉组织结构等作出详细描述;蒸煮后还对肉质细腻程度、气味和滋味进行评定。理化指标则设定包括肥满度、体长与体高的比值、脂肪含量以及体色黄蓝值(b值)在内的关键参数,所有检测均需依据标准化方法执行。肥满度通过公式计算,体长与体高由实物测量获取,脂肪含量按国家标准测定,而体色(黄蓝值)采用色差仪在腹部三个固定点位测定并取平均值。检验程序遵循严格的组批和抽样规则,按GB/T规定的抽样规范执行,初次检测不合格可进行双倍复检,复检仍不达标则判定整批不符合相应等级。文件还强调评定人员需具备专业知识并保持客观性,且只有体重不低于400克/尾的产品方可参与等级评定。最终产品标识应标明质量等级、产地、生产者或销售者信息及生产日期,并符合水产行业包装标识通则。
《养殖大黄鱼质量等级评定规则SCT3123-2022》适用于从事大黄鱼养殖、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批发零售及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和机构,特别适用于水产质检部门、市场监管单位以及相关科研院所开展质量监督、产品认证和等级评定工作。该标准为大黄鱼产业链中的生产者、加工者、经销商和监管方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有助于提升产品品质一致性、推动品牌化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适用于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农业标准化工作人员以及参与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专业人员参考使用。通过本标准的实施,能够有效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大黄鱼产业向标准化、规范化和高质量方向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