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粮草轮作技术规程DB51T671-2025.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粮草 轮作 技术规程 DB51T671 2025
- 资源简介:
-
《粮草轮作技术规程DB51T671-2025》讲解了四川省范围内粮草轮作的技术要求和实施规范,描述了粮油作物与饲草在不同季节和生态区域下的科学轮作方式与配套管理措施。该规程明确了粮草轮作的定义,即依据季节变化和作物收获时间,在同一地块上交替种植粮油作物与饲草的耕作模式,并新增了“小春作物”与“大春作物”的术语界定,强化了区域适用性。文件系统性地规定了轮作方式,包括小春作物收获后种植高丹草、甜高粱、饲用玉米等短期饲草,以及大春作物收获后种植饲用燕麦、紫花苜蓿、箭筈豌豆等越冬或多年生饲草。根据四川省主要农业生态区划,规程划分了成都平原区、盆周山区和高原区三大区域,分别提出了适宜的轮作模式组合,如小麦—饲用玉米—甜高粱、水稻—饲用燕麦、青稞—饲用燕麦等,提升了技术的因地制宜特性。规程还补充完善了粮油作物种植的技术参照标准,涵盖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油菜和高粱等主要作物的全程机械化与标准化生产要求。在饲草种植方面,细化了品种选择、播种期、播种量、行距及混播比例等关键技术参数,并在附录中提供了常用饲草的最佳播种期、实际播种量、混播比例和机收留茬高度等实用数据。饲草管理部分强调了灌溉水质、施肥准则和农药安全使用的规范依据,确保生态安全与饲草质量。饲草利用则涵盖青干草调制、青贮制作等产后处理技术,链接了牛羊养殖的饲料供给链条。本规程整合多项国家与地方标准,实现了粮草轮作全过程的技术集成与规范化。
《粮草轮作技术规程DB51T671-2025》适用于四川省内从事农业生产的技术推广机构、家庭农场、种养结合型农业企业及专业合作社人员,尤其适用于成都平原区、盆周山区及川西高原区等具有粮草轮作需求的农业区域。该规程对从事粮油作物与饲草种植的基层农技人员、畜牧养殖从业者、农业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科研教学单位具有指导意义,可广泛应用于推动耕地高效利用、提升农田复种指数、促进种养循环农业发展的实践场景。同时,该标准也适用于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在开展粮草轮作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和政策制定时的技术参考,是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文件。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