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综合改良技术规程DB64T1279-2025.pdf
《盐碱地综合改良技术规程DB64T1279-2025》讲解了宁夏地区针对不同类型盐碱地实施科学、系统化改良的技术路径与管理标准。该规程明确了适用于轻中度盐化土壤、碱化土壤以及具备排盐条件的重度盐化和盐碱并重土壤的综合改良措施,重点围绕土壤改良、土壤培肥及改良效果评估三大核心技术环节展开规范。规程在原2016版基础上进行了结构性优化和技术升级,调整了适用范围和术语定义,删除了“立地条件”和“灌足冬水洗盐排盐”等不适应当前生产实际的内容,同时新增“改良后的效果标准”章节,强化了对改良成果的质量评价体系。土壤改良方面,根据盐碱程度差异分别提出物理、化学、农艺和生物四类措施:对轻度盐碱地直接进行培肥;中重度盐化土壤通过激光平地、掺砂改土、秸秆还田、有机物料施用等手段改善结构;中重度碱化土壤则需结合脱硫石膏或磷石膏、腐植酸等化学改良材料降低碱化度,并辅以大水洗盐;盐碱并重土壤强调化学改良与灌溉排盐协同推进。生物措施涵盖绿肥翻压、耐盐作物轮作种植等内容,推荐田菁、碱蓬、饲用稗草等多种适生作物。土壤培肥部分提出以中性或生理酸性无机肥为主,合理配施腐熟农家肥、商品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等,严格控制含氯及碱性肥料使用。所有材料均须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整套技术体系注重可持续性与生态安全性,推动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友好型改良模式的发展。
《盐碱地综合改良技术规程DB64T1279-2025》适用于从事盐碱地治理与农业开发的相关单位和个人,涵盖农业科研机构、生态环境治理部门、土地整治公司、农业技术推广站及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该规程特别适用于宁夏引黄灌区及类似生态条件下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盐碱地改良工作,对于有灌溉条件或可实现排水排盐的轻、中、重度盐化和碱化农田具有指导意义。广泛应用于粮食作物(如春小麦、玉米)、油料作物(如油葵)、饲草(如苜蓿、高丹草)以及甜菜、甜高粱等耐盐碱作物的栽培前土地准备阶段。同时,也为政府主管部门在土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立项与验收中提供技术依据和技术支撑,助力区域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aqrzj.com/doc/408632.html
关键词语:盐碱地 综合 改良 技术规程 DB64T1279 2025
版权声明:安全人之家所有安全资料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设施黄瓜复合基质栽培技术规程DB64T1266-2025.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