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
1

类型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计算技术指南HJ 1354-2024.pdf

  • 上传人:一***
  • 文档编号:320297
  • 上传时间:2024-03-19
  • 格式:PDF
  • 页数:19
  • 大小:1.94MB
  • 安全生产月专题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计算技术指南HJ 1354-2024 环境 空气 颗粒 来源 解析 化学 质量 平衡 模型 计算 技术 指南 HJ 1354 2024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HJ13542024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计算技术指南Ambient airSource apportionment on particulate matterTechnicalguide on chemical mass balance model calculation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2024-02-18 发布2024-05-01 实施生态环境部发 布HJ 13542024i目次前言.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模型原理和计算流程.25数据准备.36模型运算.47模型诊断.68穷举法.89结果报告.8附录 A(资料性附录)CMB 模型输入数据模板.9附录 B(资料性附录)主要污染源标识组分.10附录 C(资料性附录)CMB 模型计算记录表.11附录 D(资料性附录)代表性源成分谱.14HJ 13542024i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中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计算,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属于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系列标准之一,规定了 CMB 模型计算方法。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D 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南开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本标准生态环境部 2024 年 2 月 18 日批准。本标准自 2024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HJ 135420241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计算技术指南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计算中模型原理、数据准备、模型运算和模型诊断等主要技术环节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应用 CMB 模型对环境空气颗粒物进行来源解析相关的计算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HJ 194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 618环境空气PM10和 PM2.5的测定重量法HJ 646环境空气和废气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7环境空气和废气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J 656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手工监测方法(重量法)技术规范HJ 657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铅等金属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 777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HJ 799环境空气颗粒物中水溶性阴离子(F-、Cl-、Br-、NO2-、NO3-、PO43-、SO32-、SO42-)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 800环境空气颗粒物中水溶性阳离子(Li+、Na+、NH4+、K+、Ca2+、Mg2+)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 829环境空气颗粒物中无机元素的测定能量色散 X 射线荧光光谱法HJ 830环境空气颗粒物中无机元素的测定波长色散 X 射线荧光光谱法HJ 1352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基于手工监测的受体模型法监测数据处理与检验技术规范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监测技术方法指南(监测函20208号)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环发201392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环境受体ambient receptor受到污染源排放影响的环境空气,简称受体。3.2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hemical mass balance model(CMB)HJ 135420242一种“源已知”类受体模型,即模型需要输入源成分谱的数据,通过在源和受体之间建立质量平衡关系来构建线性方程组,利用有效方差最小二乘的迭代计算方法得出各污染源对受体的贡献值。3.3受体化学组成ambient receptor chemical species环境空气颗粒物样品的化学组分及其浓度或占比。3.4污染源化学成分谱source chemical profile特定污染源类排放颗粒物的相对稳定的化学组分信息(g/g),简称源成分谱。源成分谱应包含该类污染源的标识组分。3.5污染源贡献source contribution通过受体模型计算得到的污染源对环境空气颗粒物的贡献,用贡献浓度(g/m3)或贡献占比(%)表示。3.6污染源标识组分source chemical tracer污染源化学成分谱中对该源类有指示作用的一种或多种颗粒物化学成分,又称示踪组分。源标识组分是区别该源类与其他源类的重要标识物,每种污染源有各自的标识组分。4模型原理和计算流程4.1模型原理CMB 模型是基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安全人之家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计算技术指南HJ 1354-2024.pdf
    链接地址:https://www.aqrzj.com/doc/320297.html
    VIP会员
    加入vip,免费下载文档!
    微信客服
    服务号
    意见反馈
    点击发送邮件给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