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环境监测规程DB14T3542-2025.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物 建筑 预防性 保护环境 监测 规程 DB14T3542 2025
- 资源简介:
-
《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环境监测规程》讲解了文物建筑在预防性保护中环境监测的系统性工作流程和标准规范,包括基本要求、监测准备、监测实施及监测报告等关键内容。《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环境监测规程》明确了从事文物建筑环境监测的相关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详细列举了资料收集、现场勘察及监测方案制定的技术要求。此外,《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环境监测规程》还提出了监测点位的布设规范,对各类监测终端的技术参数进行了规定,并严格要求设备的校准和使用规范。该规程在实施阶段涵盖了设备安装、现场数据采集与校准流程,以及数据的处理、分类汇总、数据存储及共享机制。最后,《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环境监测规程》强调根据监测数据进行阶段性评估和保护策略优化,附录中还提供了监测资料收集样例、监测点位示例表及相关参数选择的详细内容。
《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环境监测规程》适用于文物保护单位中的文物建筑开展环境监测和预防性保护的相关工作。它尤其适合山西省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各类文物保护机构,以及在文化遗存密集区域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单位,也可为其他具有类似文化价值的建筑开展环境数据监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规程中关于监测方案制定、数据管理与设备使用的规范可帮助文物保护工程人员制定有效的监测和修复措施,从而提升文物建筑长期保护的成效,并在文物科学技术研究和信息档案管理方面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