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性减压病诊断标准GBZ 24-2025.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性减压病诊断标准GBZ 24-2025 职业性 减压 诊断 标准 GBZ 24 2025
- 资源简介:
-
《职业性减压病诊断标准GBZ 24-2025》讲解了职业性急性减压病和减压性骨坏死的诊断原则、分级(期)标准以及正确使用本标准的相关说明。该标准规定,急性减压病是指在高气压作业后36小时内,因体内形成氮气泡导致皮肤、骨骼肌肉、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等多个器官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需结合临床表现、职业卫生调查资料并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后进行综合判断;其中新增了腹部剧烈疼痛、腹泻、血便等消化系统症状作为重型判断依据,并对诊断分级进行了优化调整。轻型主要表现为皮肤异常或关节附近酸痛,重型则涉及神经功能障碍、休克、呼吸困难甚至猝死等严重情况。减压性骨坏死的诊断基于长期高气压暴露史,通过X射线、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肱骨、股骨、胫骨等特定部位的骨组织坏死改变,分期由壹期至叁期逐步加重,涵盖从无塌陷到明显关节畸形和功能受限的全过程。标准还更新了影像学诊断要点,强调MRI在早期诊断中的优势地位。附录部分进一步阐明高气压环境定义、减压病发病机制、潜伏期范围、鉴别诊断建议及影像学检查策略,提升临床操作指导性和科学性。
《职业性减压病诊断标准GBZ 24-2025》适用于从事潜水作业、沉箱施工、隧道掘进等长期或频繁暴露于高气压环境下的职业人群及其健康监护机构。该标准主要服务于职业病防治院、职业卫生监督部门、工伤鉴定机构、医疗机构特别是高压氧科与职业病专科医院的专业人员,在急性减压病的临床诊断、减压性骨坏死的分期评估以及职业相关性判定中提供权威技术依据。同时适用于参与职业健康体检、医学随访及劳动能力鉴定的医生和技术人员,也可作为高气压作业行业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健康风险管理、制定预防措施的重要参考文件。对于有高气压作业史且出现不明原因关节疼痛、神经功能异常或消化系统急症者,本标准亦可指导早期识别与及时干预,具有较强的行业适用性和公共卫生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