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1

类型小麦茎基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NYT4463-2025.pdf

  • 上传人:一***
  • 文档编号:403470
  • 上传时间:2025-10-08
  • 格式:PDF
  • 页数:9
  • 大小:2.50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小麦茎基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NYT4463-2025 小麦 茎基腐病 抗性 鉴定 技术规程 NYT4463 2025
    资源简介:

    《小麦茎基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NYT4463-2025》讲解了针对小麦茎基腐病(由假禾谷镰孢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系统化抗性鉴定方法,明确了从病原物分离、接种体制备、苗期与成株期抗性鉴定到抗性综合评价的完整技术流程。《规程》描述了室内与田间条件下开展小麦抗病性评价的标准化操作,涵盖了普通小麦、杂交小麦、野生种及近缘种等各类材料的应用范围。文件规定了强致病菌株的分离与纯化步骤,推荐使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进行病原菌分离,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确认菌种。接种体分为麦粒和分生孢子两种类型,分别适用于不同接种方式。在苗期鉴定中,采用浸泡法或湿巾法进行接种,设定严格的环境控制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周期,并在特定时间后调查幼苗症状,依据五级严重度标准记录病情,计算病情指数并据此划分免疫、抗病、中抗、中感、高感五类抗性等级。成株期鉴定要求在自然发病适区设立鉴定圃,采用混播法或套管法接种,注重水分胁迫管理以促进病害发展。调查在灌浆后期进行,根据茎基部节间褐枯程度进行六级分级,结合病情指数评估抗性水平,其中明确感病对照品种必须表现出典型病害反应,方认定该批次鉴定有效。整个规程具有科学性、可重复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为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筛选和抗病机制研究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

    《小麦茎基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NYT4463-2025》适用于从事小麦育种、植物保护、农业科研及种子质量管理的相关技术人员和机构。适用行业领域包括各级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农学与植保学科、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种子企业、植保站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该规程可用于小麦品种审定过程中的抗病性检测、育种项目中的抗源筛选、转基因或基因编辑材料的抗性验证,以及国际合作中抗性数据的标准化交流。由于涵盖野生种和近缘种,亦适用于从事小麦遗传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人员。同时,因规程明确区分室内苗期快速初筛与田间成株期稳定性验证,可满足不同研究阶段的需求,尤其适合需要长期开展抗镰孢菌病害研究的专业实验室和试验基地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安全人之家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小麦茎基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NYT4463-2025.pdf
    链接地址:https://www.aqrzj.com/doc/403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