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条鰤SCT2121-2025.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条鰤 SCT2121 2025
- 资源简介:
-
《黄条鰤SCT2121-2025》讲解了黄条鰤(Seriolella aureovittata Temminck et Schlegel)的种质特性与检测技术规范,系统界定了该物种的术语和定义、学名与分类地位,并从形态构造、生长繁殖、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等多个维度构建了完整的种质鉴定体系。《黄条鰤SCT2121-2025》描述了其外部形态特征,包括纺锤形体型、青蓝色背部与灰白色腹部、吻端至尾柄明显的黄色纵带、各鳍的色泽特点及尾鳍深叉等典型表型;明确了可数性状如鳍式、鳞式、鳃耙数和脊椎骨数量,同时提供了全长与体长、头长、眼径等多项可量性状的比值范围,为形态学鉴别提供了量化依据。该文件还规定了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生长参数,给出了全长与体重的关系模型(W=aL^b),并明确了其年龄鉴定方法,采用脊椎骨横切面经茜素红染色后观察年轮的技术路径。在繁殖生物学方面,《黄条鰤SCT2121-2025》指出雌雄性成熟年龄分别为3龄和2龄,在中国黄海海域的产卵期为5月至7月,适宜水温为18℃~24℃,属于分批产卵类型,其卵为浮性透明圆球形,具有单油球结构。细胞遗传学部分明确了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公式为24sm+12st+12t,NF=84。分子遗传学方面,文件规定线粒体COI基因片段可用于物种鉴别,要求种内K2P遗传距离小于设定阈值,确保分子鉴定的准确性。检测方法严格引用国家标准,涵盖抽样、性状测定、年龄鉴定、染色体分析和DNA扩增测序流程。文件设定了分级判定规则,当形态学手段难以确定时,可通过分子与细胞遗传学手段辅助确认。
《黄条鰤SCT2121-2025》适用于水产养殖业中的科研机构、良种场、育苗企业及海洋渔业管理部门,特别是从事黄条鰤种质资源保护、人工繁育、苗种选育和品种改良的相关单位。该标准也可作为水产质检机构、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进行黄条鰤种质鉴定的技术依据,适用于种苗交易、遗传多样性监测、品种登记和水产标准化体系建设等场景。对于高校及科研院所中从事鱼类分类学、发育生物学、遗传育种研究的专业人员,该文件提供了权威的形态与分子参照标准,有助于推动黄条鰤的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协同发展。此外,该标准还可为相关政策制定、执法监督及行业规范提供科学支撑,对提升我国海水养殖鱼种种质管理水平、保障良种供应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