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原虫害应急防控规范DB63T2475-2025.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草原 虫害 应急 规范 DB63T2475 2025
- 资源简介:
-
《草原虫害应急防控规范DB63T2475-2025》讲解了草原虫害应急防控的系统性技术要求与管理流程,描述了从虫灾监测、评估分级到应急响应、防控措施实施及最终验收的全流程规范。该文件明确了草原虫灾的定义及其应急防控应遵循的三大原则:快速反应、科学防治与综合治理。通过引用多项现有技术标准,构建了完整的草原虫害防控技术体系。规范中详细规定了虫灾的三级划分标准,依据连片受灾面积分别为50万亩以上为一级、20至50万亩为二级、20万亩以下为三级,并统一设定了草原毛虫和蝗虫的防治阈值,确保评估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可操作性。文件强调建立省、州、县三级应急防控指挥部,实行分级响应机制,在灾情确认后24小时内必须启动相应级别应急预案。防控措施包括防前准备、机械防控和药剂防控,其中根据灾情等级差异化使用化学药剂与生物药剂,体现生态优先与安全高效的防控理念。同时对家畜管控、禁牧周期、农牧民宣传教育提出具体要求。在保障体系方面,提出了人员、物资、经费、技术和信息五方面保障措施,确保应急力量能够快速到位并有效开展工作。防控结束后,依照既定标准进行验收,并持续开展跟踪监测,评估防控成效。
《草原虫害应急防控规范DB63T2475-2025》适用于青海省各级林业和草原行政管理部门、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机构、农业技术服务单位以及专业从事草原病虫害防治的企事业单位。该规范特别适用于在突发性大面积草原虫灾发生时,需要迅速组织开展应急防控工作的相关责任主体,包括草原监理机构、国家公园服务保障中心、植保站、草原站等。同时,本文件也适用于参与航空施药作业的飞防公司、使用无人机或多旋翼设备开展草原虫害治理的技术团队,以及承担政府应急防控项目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对于广大牧区基层管理人员、生态管护员和农牧民群众而言,该规范提供了科学防控指导和技术支持依据,有助于提升区域联防联控能力,保障草原生态安全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