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灵菇安全制用种技术规程TSYJ 002-2025.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白灵菇安全制用种技术规程TSYJ 002-2025 白灵菇 安全 制用种 技术规程 TSYJ 002 2025
- 资源简介:
-
《白灵菇安全制用种技术规程TSYJ 002-2025》讲解了白灵菇菌种安全生产的全过程技术要求与操作规范,涵盖了术语定义、生产环境、设施设备、培养基配制、母种及原种和栽培种的制备流程、质量控制、入库保存与留样管理等关键环节。《标题》描述了适用于新疆地区白灵菇菌种生产的标准化流程,明确了从人员资质到生产各阶段的具体技术参数。标准强调生产人员需具备专业培训背景,并对生产场所提出了严格的环境卫生要求,包括远离污染源、确保空气清新和水源清洁。文件详细规定了生产所需基础设施,如配料室、灭菌室、接种室、培养室等功能区域的设置及净化要求,配套设备涵盖粉碎机、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液体菌种发酵罐等。在容器选择方面,针对母种、原种、栽培种及液体菌种分别列出推荐规格与材质。培养基原料须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严禁使用霉变或劣质材料。母种制备采用PDA改良培养基,明确配方比例、分装方法、灭菌条件(121℃–122℃,25分钟)以及冷却成斜面或平板的操作细节。接种过程须在无菌环境下进行,严格执行紫外消毒与酒精表面处理,接种后须标记并记录。培养阶段需控制温度在15℃–25℃,湿度低于75%,避光通风培养,并在接种后第3天、第7天及菌丝满管时进行生长情况检查。对于原种和栽培种的生产,规定了不同阶段所用容器规格、基质配方、灭菌方式、接种量与培养条件,特别指出栽培种不可用于再扩繁。所有成品菌种需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冷藏,同时按批次留样观察,确保可追溯性与质量安全。
《白灵寺安全制用种技术规程TSYJ 002-2025》适用于从事白灵菇菌种研发、生产、检验与推广的农业科研单位、食用菌良种繁育中心、专业化菌种厂及规模化白灵菇栽培企业。该标准尤其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范围内的食用菌产业相关机构和技术人员,在母种保藏、原种扩繁、栽培种制备、液体菌种应用等方面提供权威技术指导。同时适用于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菌种生产合规性的监督与评估。对于从事食用菌教学培训的大专院校与职业培训机构,本文件也可作为菌种规范化操作的教学参考依据。此外,该规程对准备进入白灵菇产业的投资主体、合作社及种植户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有助于提升区域食用菌产业的整体标准化水平和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