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1

类型伤亡事故致因理论.docx

  • 上传人:安***
  • 文档编号:52440
  • 上传时间:2022-01-08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4.68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伤亡事故 理论
    资源描述:
    伤亡事故致因理论一、伤亡事故致因理论为了有效地预防事故, 必须弄清楚伤亡事故发生机理, 查明事故原因,也就是事故致因因素,通过消除、控制事故致因因素,防止事故发生。在科学技术落后的古代,人们往往把伤亡事故的发生看作是人类无法违抗的“天意”,或是“命中注定”,而祈求神灵保佑。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在长期与各种事故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加深对事故发生规律的认识,逐渐形成了许多事故致因理论。在科学技术发展及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事故致因理论。它是指导事故预防工作的基本理论。早在 1919 年,英国的格林伍德(MGreenwood)和伍兹(HHWoods)对许多工厂伤亡事故发生次数的数据按不同分布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发现,工人中的某些人较其他人更容易发生事故。之后,另外一些研究者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从这种结果出发,他们把容易发生事故的个人的内在倾向称作事故频发倾向。根据他们的观点,少数工人具有事故频发倾向,是事故频发倾向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绝大多数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能减少频发倾向者,就可减少事故。当时,就业率很低,有浩大的就业预备队伍供工业企业挑选,企业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人员选择,通过严格的生理、心理检验,从众多的待业人员中选择智力、学历、性格特征及动作特征等综合素质优秀的人员就业。由优秀人啊员运转的工厂,显然比较安全。几乎在同一时期,美国的海因里希(WHHeinrich)根据当时工业安全的实践,曾统计了 55 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 1 666 件,轻伤事故 48 334 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 1:29:300,国际上把这个法则叫做事故法则。 这个法则说明, 在机械生产过程中, 每发生 330起意外事件,有 300 件未产生人员伤害,有 29 件造成人员轻伤,有 1 件导致重伤或死亡。这一法则论及了工业事故发生的因果论,操作者与机械的交接面问题,事故发生频度与伤害严重度之间的关系,不安全行为的背后原因,安全工作与其他的生产管理机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安全工作的基本责任及安全与生产之间的关系等工业安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自该法则问世以来,得到了世界各国广大安全工作者的承认,并成为他们从事安全工作的理论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安全生产状况的变化,人们的安全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已经出现了高速飞机、雷达及各种自动化机械。为防止和减少飞行事故而兴起的人机工程学及事故判定技术等,对安全工程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的军用飞机速度快、战斗力强。但是,他们的操纵装置和仪表也非常复杂。飞机操纵装置和仪表的设计往往超出人的能力, 或者容易引起驾驶员误操作而导致严重事故。 为了防止飞行事故,飞行员要求改变那些看不清的仪表的位置,改变与人的能力不适应的操作机构和操纵方法。 这些要求推动了人机工程学的研究。 人机工程学的兴起,标志着人与机械关系的重大变化:以前是以机械为中心,按机械性能训练工人,让工人来满足机械特性的要求,现在是以人为中心,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特征设计机械,使机械适合人的操作,更加人性化。事故判定技术最初被用于确定军用飞机事故原因的研究。这是一种调查研究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的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消除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来防止事故。这是一种在事故发生之前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技术。事故制定技术的应用,使预防事故工作由以前的事故后采取措施的“马后炮”,变为事故发生之前就采取措施的防微杜渐,实现防患于未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有了飞跃的进步。新技术、新工艺、新能源、新材料及新产品与日俱增,工业生产及人们的生活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也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危险。工业迅速发展带来了广泛就业,使得工业部门不能像战前那样进行“拔尖”的人员选择。除了少数身心有问题的人外,广大群众也有机会进人工业部门,这就使职工队伍的素质发生了重大变化。科技的发展也把作为现代物质文明的各种工业产品送到各类人们的面前,工业部门要保证消费者使用他们产品时的安全。所有这些都给工业安全提出了新的课题。战后,人们对所谓的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提出了新的见解。明兹(A.Mintz)和布卢姆(ML.Blum)建议用事故遭遇倾向取代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事故遭遇倾向包括事故频发倾向及与事故发生有关的环境条件两个方面。有些人较其他人更容易发生事故与他们从事的生产作业有较高的危险性有关。应该注意机械的、物质的危险性质在事故致因中的重要地位。于是,在事故预防工作中比较强调实现生产条件、机械设备的安全。根据日本的统计资料,1969 年的机械制造业的休工 8 天以上的事故中,86的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 91的事故与机械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安全人之家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伤亡事故致因理论.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aqrzj.com/doc/52440.html
    VIP会员
    加入vip,免费下载文档!
    微信客服
    服务号
    意见反馈
    点击发送邮件给我们
    返回顶部